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痘疳,古病名。以皮疹形態而命名。即現在所稱的天花病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六:“痘疳者,因風毒之氣,乘人肌膚,而生惡毒,故名痘疳。”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“痘疳者,乃天地之毒氣,乘人肌膚,而生惡毒,故名痘疳。”

痘疳的病因,主要有外感風毒、內傷脾胃、肝腎陰虛等。外感風毒,是指感受風邪,或風邪與其他邪氣相合,侵襲人體,導致痘疳發病。內傷脾胃,是指脾胃功能失調,導致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氣血,以致營衛不和,肌膚失養,而發為痘疳。肝腎陰虛,是指肝腎陰液不足,精血虧損,以致肌膚失於濡養,而發為痘疳。

痘疳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惡寒、食欲不振、大便乾燥、小便黃赤、皮膚出現紅色丘疹、水泡、膿皰等。

痘疳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疏風透表、養陰潤燥為主。可選用銀翹散、牛痘散、清熱解毒湯等中藥治療。

痘疳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換衣,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  2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可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,適當進行體育鍛煉。
  3. 接種天花疫苗,可以有效預防天花。

痘疳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傳染病,但通過積極治療和預防,可以有效控制其發病率和死亡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