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陽毒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陰陽毒,出自《金匱要略》。為感受疫毒,內蘊咽喉,侵入血分的病症。分陽毒和陰毒,陽毒因熱壅於上,以面赤斑斑如錦絞、咽喉痛、吐膿血為主要症狀;陰毒乃邪阻經脈,以面目青、身痛如被打傷、咽喉痛為主要症狀。病情均屬危重。
《諸病源候論.傷寒陰陽毒候》指出:「夫欲辨陰陽毒病者,始得病時,可看手足指,冷者是陰,不冷者是陽。「這是在陰毒、陽毒典型症狀出現前的一種鑒別方法。
陰陽毒的病因病機
陰陽毒的病因,一般認為是感受疫毒所致。疫毒,即傳染病的病原體。中醫認為,疫毒具有毒性、傳染性和變異性等特點。毒性是指疫毒對人體的損害作用,傳染性是指疫毒通過各種途徑傳播給人體,變異性是指疫毒在傳播過程中會發生變異,從而導致疫病的流行。
陰陽毒的病機,主要表現為邪毒內蘊、氣血逆亂。邪毒內蘊,是指疫毒侵入人體後,在人體內停留不散,並逐漸加重,導致人體正氣受損。氣血逆亂,是指疫毒侵入人體後,會影響人體氣血的運行,導致氣血逆亂,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表現。
陰陽毒的臨床表現
陰陽毒的臨床表現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發熱:陰陽毒的發熱,多為高熱,可達40℃以上。發熱常常伴有寒戰、出汗、口渴、煩躁等症狀。
- 咽喉痛:陰陽毒的咽喉痛,多為劇烈疼痛,可伴有吞咽困難、聲音嘶啞等症狀。
- 吐膿血:陰陽毒的吐膿血,多為膿血痰,可伴有咳嗽、胸悶、氣喘等症狀。
- 面赤斑斑:陰陽毒的面赤斑斑,多為對稱分布的紅斑,可伴有皮膚瘙癢、脫屑等症狀。
- 身痛如被打傷:陰陽毒的身痛,多為全身疼痛,可伴有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等症狀。
- 神志不清:陰陽毒的神志不清,多為精神萎靡、嗜睡、昏迷等症狀。
陰陽毒的治療
陰陽毒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涼血化瘀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- 銀翹散:本方由金銀花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甘草、竹葉、淡豆豉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疏風散熱的作用。
- 犀角地黃湯:本方由犀角、生地黃、玄參、麥冬、石膏、知母、黃連、黃芩、甘草等組成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化瘀的作用。
- 大青龍湯:本方由麻黃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、石膏、生薑、大棗等組成,具有發汗解表、宣肺透熱的作用。
陰陽毒的預防
陰陽毒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注意個人清潔,勤洗手、勤換衣。
- 避免接觸疫病患者,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。
- 增強自身免疫力,提高抵抗力。
- 接種疫苗,預防疫病。
陰陽毒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,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。因此,我們要提高警惕,做好預防工作,以免受到感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