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脅熱下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脅熱下利,或稱「脅熱利」。是指裡寒挾表熱所引起的泄瀉。主要症狀有形寒身熱,心窩部有痞硬的感覺、腹瀉不止等。這是外感寒邪,外邪末除,因誤下傷脾,故外有形寒身熱的表證,內有脾虛腹瀉的裡證,表裡同病。
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云:「脅熱下利,即表裡同病,寒熱交錯之證也。」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云:「脅熱下利,乃外感寒邪,內傷脾胃,表裡同病之證也。」

《中醫學名詞大辭典》云:「脅熱下利,中醫病名。屬外感病範疇。因外感寒邪,內傷脾胃,表裡同病所致。症見形寒身熱,心窩部痞硬,腹瀉不止。治宜溫中散寒,健脾止瀉。」

脅熱下利的病因病機

脅熱下利的病因,主要有外感寒邪和內傷脾胃兩方面。

外感寒邪,由於受寒受涼,寒邪侵襲人體,人體陽氣不足,不能抵禦寒邪,寒邪內侵,留於腸胃,寒凝腸胃,氣機不利,導致腹瀉。

內傷脾胃,由於飲食不節,過食生冷,或暴飲暴食,或過食肥甘厚味,損傷脾胃陽氣,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導致腹瀉。

脅熱下利的臨床表現

脅熱下利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1.形寒身熱:由於寒邪內侵,陽氣受損,可見形寒身熱,畏寒肢冷,手足冰涼。 2.心窩部痞硬:由於寒邪凝滯腸胃,氣機不利,可見心窩部痞硬,按之不痛。 3.腹瀉不止:由於寒邪凝滯腸胃,氣機不利,導致腹瀉不止,糞便稀薄,色白,有時帶有黏液。 4.其他症狀:可伴有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頭痛、頭暈、乏力、腰膝酸軟等。

脅熱下利的診斷

脅熱下利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病史,可以做出初步診斷。

1.形寒身熱,畏寒肢冷,手足冰涼,提示有外感寒邪。 2.心窩部痞硬,按之不痛,提示有寒邪凝滯腸胃。 3.腹瀉不止,糞便稀薄,色白,有時帶有黏液,提示有脾胃虛寒。 4.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頭痛、頭暈、乏力、腰膝酸軟等,提示有脾胃虛弱。

脅熱下利的治療

脅熱下利的治療,以溫中散寒、健脾止瀉為主。

1.溫中散寒:可用附子理中湯、小建中湯、四逆湯等。 2.健脾止瀉:可用香砂六君子湯、參苓白朮散、保和丸等。 3.其他治療: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配合使用其他治療方法,如針灸、推拿、拔罐、艾灸等。

脅熱下利的預防

脅熱下利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1.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 2.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 3.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 4.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 5.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