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溫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溫疫,又稱「瘟疫」。是感受疫癘之邪而發生的多種急性傳染病的統稱。其特點是發病急劇,病情險惡,有強烈的傳染性,易引起大流行。

溫疫的病因,主要與感受疫癘之邪有關。疫癘之邪,是指由疫毒所引起的病邪。疫毒,是指由疫癘之邪所產生的毒素。疫癘之邪,可由空氣、水、食物等途徑傳播,也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傳播。

溫疫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惡寒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根據發病的季節不同,可分為春溫、夏溫、秋溫、冬溫。春溫多由風熱之邪引起,以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惡寒、流鼻涕、咳嗽等症狀為主;夏溫多由暑熱之邪引起,以高熱、煩躁、口渴、尿黃、大便乾燥等症狀為主;秋溫多由燥熱之邪引起,以乾咳、咽痛、口乾、鼻燥、皮膚乾燥等症狀為主;冬溫多由寒邪引起,以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惡寒、無汗、鼻塞、流清涕等症狀為主。

溫疫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寒、健脾益氣等法為主。可選用銀翹散、荊防敗毒散、麻杏石甘湯、白虎湯等中藥治療。

溫疫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換衣,不吃生冷、不潔食物。
  2. 避免接觸疫病患者。
  3. 在疫病流行期間,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。
  4. 接種疫苗,可以有效預防某些溫疫。

溫疫是一種嚴重的傳染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死亡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,做好預防工作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溫疫的記載:

  • 「夫溫疫之氣,始生於春,其氣溫而濕,故名溫疫。」
  • 「溫疫之病,始生於皮毛,其氣浮而易泄,故易治也。」
  • 「溫疫之病,其治宜汗、宜吐、宜下。」

這些記載,對我們了解溫疫的病因、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,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