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麻爛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痘麻爛角
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眥角(眼瞼內外兩側交接處)出現紅赤、糜爛、癢痛,且患者常喜揉拭之症。此病多因痘疹(如天花、麻疹)餘毒未清,復感風邪,風熱相搏,上攻於目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  1. 餘毒未清:痘麻之毒未盡,潛伏體內,鬱而化熱,熱毒上炎,熏灼眼眥。
  2. 風邪外襲:風為陽邪,易襲陽位,風熱相合,客於眼眥,導致局部氣血壅滯,肌膚失養,故見紅赤糜爛。
  3. 濕熱蘊結:若患者素體濕盛,或飲食不節,濕熱內生,與風熱相搏,則糜爛加劇,甚則滲液流膿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眼眥紅赤、糜爛、癢痛交作,時輕時重。
  • 兼症:或見輕微腫脹,分泌物增多,或伴口乾、小便黃赤等熱象。

治法
祛風清熱解毒為主,佐以化濕通絡。

方藥

  • 主方解毒祛風散加減。
    • 組成:防風、荊芥(祛風止癢)、黃連、黃芩(清熱解毒)、金銀花、連翹(解毒透邪)、赤芍、丹皮(涼血活血)。
    • 加減:若濕重糜爛甚者,加蒼朮、黃柏(二妙散)以燥濕;若熱毒熾盛,加梔子、石膏以增強清熱之力。

其他中醫治法

  1. 外治法
    • 可用黃連水菊花煎湯外洗,以清熱解毒、收斂生肌。
    • 糜爛處可外塗黃連膏青黛散,以消炎止痛。
  2. 針灸
    • 取穴:攢竹、絲竹空、合谷、太衝,以疏風清熱、調和氣血。

古籍參考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風熱客於眥部,則癢痛赤爛」,與本病機理相合,強調風熱為患,治當清散並行。

此病若及時調治,多能痊癒;若遷延失治,恐致眥部皮膚厚韌,甚至影響目絡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