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病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病溫

病溫是中醫的名詞,指所患的病證屬於溫邪性質。
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記載,溫病是指在春夏之間,人體的腠理開放,讓邪氣乘虛入侵,以溫熱為主要病理特徵的一種外感病證。

溫病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熱、汗出、口渴、煩躁、頭痛、身痛、胸悶、嘔吐、腹瀉等症狀。其中,發熱是溫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,通常為高熱,可能達到40℃以上,常伴有寒戰和出汗。汗出通常是自汗,如果汗液排泄不暢,就會導致體內的熱氣無法散去,甚至出現高熱驚厥。口渴多表現為乾渴,喜歡喝冷飲,可能帶有煩躁不安的症狀。頭痛通常是脹痛,可能還伴隨著眼赤和耳鳴。身痛通常是肌肉痠痛,也可能伴隨著關節疼痛。胸悶通常表現為呼吸急促、胸部有壓迫感,還可能伴隨心悸和氣喘。嘔吐通常是嘔吐清水,可能伴隨噁心、腹痛和腹瀉。腹瀉通常是水樣瀉便,伴隨著腹部急迫感和大便不成型。

治療溫病主要是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熱為主要方針。常用的方劑包括銀翹散、桑菊飲、荊防敗毒散等。

預防溫病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
  1. 春夏之間要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
  2. 飲食要清淡,不要吃辛辣、油膩和生冷的食物。

  3.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經常開窗通風。

  4. 加強鍛鍊,增強體質。

  5. 一旦出現發熱、頭痛、身痛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