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時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時病,又稱「時令病」,指一些季節性發生的疾病。根據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意思是春夏季節要注意養護陽氣,秋冬季節要注意養護陰氣。

不同季節的時病表現也不同。春季主要有春溫、風溫、溫毒、傷風等症狀。夏季主要有泄瀉、痢疾、中暑、暑溫、熱病、疰夏等症狀。秋季主要有瘧疾、濕溫、秋燥等症狀。冬季主要有傷寒、冬溫等症狀。

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,陽氣開始旺盛,人體也要順應自然,適當增加戶外活動,以增強體質。飲食上要清淡、易消化,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。

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,人體容易上火,因此要注意防暑降溫,多喝水,吃一些清熱解暑的食物。

秋季是陽氣逐漸衰退的季節,人體容易出現陰虛火旺的症狀,因此要注意保養陰精,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。

冬季是陽氣最弱的季節,人體容易受寒,因此要注意防寒保暖,多吃一些溫補的食物。

在不同季節,要注意養護不同的臟腑,以保持陰陽平衡。春季要養肝,夏季要養心,秋季要養肺,冬季要養腎。

如果在不同的季節,不注意養護相對應的臟腑,就容易出現相應的疾病。例如,春季不注意養肝,就容易出現肝火旺盛、目赤腫痛、口苦咽乾等症狀;夏季不注意養心,就容易出現心煩意亂、失眠多夢、心悸氣短等症狀;秋季不注意養肺,就容易出現肺燥咳嗽、乾咳少痰、鼻塞流涕等症狀;冬季不注意養腎,就容易出現腰膝酸軟、四肢冰冷、夜尿頻多等症狀。

因此,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根據季節的變化,養護不同的臟腑,以保持陰陽平衡,增強體質,預防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