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閃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閃罐
閃罐為拔罐療法之一種特殊操作手法,其特點在於短暫吸附後迅速起罐,反覆施行,以達到通經活絡、激發氣血之效。此法源於傳統拔罐理論,結合「動態刺激」之理念,透過快速吸拔形成機械性刺激,促使局部經脈氣血流通,適用於風寒濕痺、肌肉僵緊或氣血瘀滯之證候。
操作方法
以95%酒精棉棒點燃後,於罐內快速繞行一周,趁熱氣未散時迅速扣於體表穴位或患處,旋即拔除。此動作需連續反覆,直至治療區域皮膚呈現均勻充血或潮紅為度。過程中,火罐之溫熱與負壓交互作用,可疏泄外邪、松解肌腠,兼具「溫通」與「開泄」雙重功效。
中醫理論依據
- 疏通經絡:閃罐之動態施術,符合《靈樞》「通其經脈,調其血氣」原則,尤其適用於淺層經絡氣機阻滯者。
- 調和衛氣:短暫而頻繁的吸拔,可激發衛陽之氣,增強體表防禦外邪之力,符合「營衛調和」之治療思想。
- 祛風散寒:透過局部充血與微循環改善,能驅散寒濕之邪,尤適於風寒初犯肌表或痺證初起階段。
適應證候
- 外感風寒所致頭項強痛
- 局部肌肉僵硬或勞損
- 氣血運行不暢之麻木不仁
- 皮膚腠理閉鬱無汗者
此療法屬「瀉法」範疇,強調動態調氣,與「留罐」之靜態補瀉相異,臨床常配合走罐、針灸等手法,以增強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