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推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推罐療法簡介

推罐,又稱「走罐」或「滑罐」,為中醫外治法中拔罐療法的一種特殊操作技術。其結合拔罐的負壓吸附原理與推拿手法之動態刺激,主要應用於肌肉豐厚、面積寬廣的部位,尤以腰背部最為常見。此療法通過氣血引導與經絡疏通,達到活血化瘀、舒筋通絡之效。

操作要點

  1. 選罐要求:須選用罐口圓潤光滑之玻璃罐或竹罐,以確保移動時能減少皮膚摩擦不適。
  2. 介質塗抹:施術前於局部皮膚均勻塗抹少許油脂(如凡士林或中藥藥油),兼具潤滑與藥性滲透作用。
  3. 火罐吸附:以閃火法或投火法使罐內產生負壓,穩固吸附於皮膚表面。
  4. 推移手法:吸附後,循經絡走向或肌肉紋理,以緩和力道平行推動罐體,上下左右往返移動數次。操作時需控制吸附力強弱,使皮膚呈現潮紅或暗紅色瘀斑為度。

作用原理
推罐的動態刺激機制,融合中醫「通則不痛」理論:

  • 經絡調節:通過罐體移動對經脈腧穴產生連續刺激,激發經氣運行,調和陰陽。
  • 氣血活化:負壓與摩擦力协同作用,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消散氣滯血瘀。
  • 筋絡鬆解:對深層肌筋膜形成牽引,緩解肌緊張與粘連,改善「痺證」所致之僵硬疼痛。

臨床應用
推罐適應證多與氣血阻滯相關,如:

  • 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腰背痠痛、肩頸僵直
  • 久坐勞損或跌打損傷造成的局部瘀腫
  • 慢性疲勞綜合症之肌肉緊繃

此療法注重「辨證施術」,依患者體質與病情調整推移速度、吸附力度及操作時間,體現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治療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