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艾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艾卷詳述
艾卷,又稱「艾條」,為中醫灸法之重要工具,主要以粗製艾絨捲製成圓柱形,標準規格長約20公分,直徑1.2公分,單支重量約10克。其燃燒時間可達一小時,適用於溫和灸、迴旋灸等多種灸療技法。
傳統製作工藝
艾卷之核心材料為艾絨,乃以陳年艾葉經反覆捶打、篩選而成,質地細膩而蓬鬆。傳統工法講究「三年之艾」,即採用貯存三年以上之艾葉製絨,以祛其燥性,增強溫通之效。捲製時需均勻施力,使艾絨緊實而保留適當空隙,以確保燃燒穩定、熱力滲透綿長。
藥艾卷之應用
進階者有「藥物艾卷」,於艾絨中摻入藥末,常見配伍如:
- 祛風散寒:加入桂枝、防風、細辛
- 活血化瘀:配伍紅花、當歸、川芎
- 溫補元陽:融合附子、肉桂、乾薑
此類藥艾卷結合灸療之溫熱刺激與藥物揮發特性,可針對特定證候加強療效,如寒痹疼痛、氣血瘀滯等症。
中醫理論基礎
艾卷灸法遵循《黃帝內經》「寒者熱之」「虛則補之」原則,其作用機理包含:
- 溫經通絡:艾火熱力藉腧穴透入經脈,驅散寒濕痺阻
- 扶陽固脫:燃艾產生的近紅外線具有穿透性,可激發臟腑陽氣
- 引熱外行:運用「雀啄灸」等手法,能導引鬱熱外發,調和陰陽
臨床應用上,艾卷尤擅長調理虛寒性疾病,如脾胃陽虛之脘腹冷痛、婦科寒凝血瘀之經痛,以及風寒濕邪所致之關節僵痛。
規格演變
除標準型艾卷外,後世發展出多種變體:
- 細艾條(直徑0.8公分):適用於面部、兒童等嬌嫩部位
- 加長艾條(30公分以上):供溫灸盒或多人同時施灸使用
- 無煙艾條:經碳化處理,減少煙霧產生而保留藥性
此等變化體現中醫器具「因人施治」的辨證思維,使艾灸療法能更精準契合個體需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