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痘癩是小兒在出痧痘後,因感受風邪、發熱過盛、內熱外感、食積內生或外傷感染而引起的一種皮膚病。痘癩的臨床表現包括患兒發熱、煩躁不安、食慾不振、大便乾燥、小便黃赤、舌紅苔黃、脈數有力。皮膚上會出現紅色丘疹或水皰,周圍有紅暈,皰壁薄,內含清水,不易破潰,數日後乾涸結痂,痂脫後有淺色凹陷。痘癩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為主,可使用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、蒲公英、金銀花、野菊花、紫花地丁等中藥煎水內服,或使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、白礬等中藥煎水外洗。

要預防痘癩,應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皮膚清潔,勤洗澡,勤換衣。
  2. 避免接觸傳染源。
  3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  4. 在發病期間,要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。
  5. 飲食要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6. 如有發熱、皮疹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。

痘癩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。因此,預防非常重要,一旦發現患病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