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製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藥炮製學:製霜法詳解

「製霜」為中藥炮製技法之一,指通過特定物理或化學處理,使藥材析出結晶、去除油脂或分解膠質,形成粉末或霜狀物的加工方法。依原料與製法不同,可分為以下三類:

一、種子類藥材去油成霜

此類製霜法主要針對含油脂豐富的種子藥材,通過壓榨、加熱或紙吸等法去除部分油脂,減緩其滑腸或峻瀉之性,使藥性緩和。

  • 巴豆霜:將巴豆仁碾碎壓榨去油,所得疏鬆粉末藥性較生巴豆溫和,具峻下冷積之效,常用於寒積便秘。
  • 杏仁霜:苦杏仁經焯製去皮後壓榨去油,保留止咳平喘之功,降低滑腸副作用。
  • 蘇子霜:紫蘇子炒製後去油,減少油膩之性,更利於化痰止咳、降氣平喘。

二、析出結晶成霜

部分藥材經自然析出或人工加工後,其成分可形成細微結晶體,稱「結晶霜」。

  • 柿霜:為柿科植物柿的果實表面滲出之白色結晶,主含葡萄糖、甘露醇等。性甘涼,能清肺熱、潤燥生津,多用於口舌生瘡、喉痛乾咳。傳統製法將柿餅置陰涼處,日久表面自然析出白霜,掃取收集。

三、動物藥去膠成霜

動物骨角類藥材經長時間煎煮提煉膠質後,殘留之骨質部分乾燥研粉,稱「角霜」。

  • 鹿角霜:鹿角熬製鹿角膠後剩餘之骨渣,質地疏鬆,味鹹澀,性溫。具補腎助陽、收斂止血之效,常配伍用於遺尿滑精、崩漏帶下等症。此類霜藥雖溫補力遜於原藥材,然兼有固攝之長。

製霜法的核心作用

  1. 減毒緩性:如巴豆霜降低烈性,保留療效;
  2. 轉化藥效:如鹿角霜由補精血轉為溫腎攝精;
  3. 純化成分:如柿霜萃集果實菁華,專攻上焦燥熱。

製霜法體現中醫「因材施製」的炮製智慧,通過物理提純或化學轉化,使藥材更契合臨床所需,亦為中藥特色工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