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又稱「煅淬」,是中醫方劑學中的一種炮製方法。將藥物用火燒紅後,立刻投入水內或醋內,這樣反複多次。此法多用於礦物類藥物,如磁石、代赭石、自然銅等。

淬的目的是為了使藥物中的有毒成分揮發掉,並且使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來。淬法對藥物的性味、功效有一定的影響。例如,磁石經過淬法後,性味由甘寒變為鹹寒,功效由收澀止血變為平肝潛陽。

淬法有一定的操作難度,需要掌握好火候和時間。如果火候過大,藥物會被燒焦;如果時間過長,藥物中的有效成分會被揮發掉。因此,在使用淬法時,一定要按照醫師的指導進行操作。

以下是《本草綱目》中關於淬法的記載:

「淬,火燒後投水中也。凡石類多用之,如磁石、代赭石、自然銅等。其法以水盛器,以火燒石,令赤,投水中,即出,再投,如此數次,則石中毒氣盡去,而石性亦變矣。如磁石,性甘寒,能收澀止血,經淬後,性鹹寒,能平肝潛陽。代赭石,性溫,能降逆止嘔,經淬後,性寒,能平肝降逆。自然銅,性溫,能補益精血,經淬後,性寒,能補益精血,而止血之力尤勝。」

淬法是中醫方劑學中的重要炮製方法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掌握好淬法的操作方法,可以使藥物發揮更大的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