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炒是一種重要的中藥炮製方法,指將藥材放鍋中加熱,並不斷拌炒。根據藥材的性質和功效,需要炒至不同的程度。

炒的程度分為微炒、炒爆、炒黃、炒焦和炒炭:

  1. 微炒:炒去水分,至藥物表面微乾,但無顯著著化。
  2. 炒爆:炒至藥材爆裂為度,像王不留行這類的種子藥物需要用文火炒至爆開。
  3. 炒黃:炒至藥材微帶黃色,有特殊香氣發出為度,添加炒麥芽、炒穀芽等。
  4. 炒焦:將藥材炒至表面焦褐,內部則變為深黃色,例如神䅿、白朮等。
  5. 炒炭:炒至藥材全部焦黑色,但中間仍呈黃褐色為度,也叫做「炒存性」,如地榆、生地等。

根據《本草綱目》的記載,炒是以微弱的火力,讓藥物乾燥,去除其濕氣的方法。炒可以改變藥材的性質和功效,使其更易於人體吸收。

在使用中藥時,應根據藥材的性質和功效,選擇合適的炒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