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夾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痘夾疹

痘夾疹,出自《痘疹泄秘》,又稱「痘瘡夾痧」,為中醫痘疹病症之一,指痘瘡(天花)病程中兼夾痧疹(麻疹或類疹性疾病)的證候。此症多因外感時邪疫毒,內蘊濕熱,邪毒鬱於肌表,痘疹並發所致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痘夾疹的發生與以下因素相關:

  1. 外感時邪:疫癘之氣侵襲,邪毒內蘊,鬱而化熱,外發肌表。
  2. 內傷濕熱:脾胃運化失司,濕熱內生,與外邪相搏,蘊結於血分。
  3. 正氣不足:小兒臟腑嬌嫩,氣血未充,易受邪侵,痘疹並發。

臨床表現

痘夾疹的特徵為痘瘡(皰疹狀膿疱)與痧疹(紅色斑丘疹)同時顯現,或先後出現。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皮膚見痘疹夾雜,痘瘡色紅或紫暗,周圍伴痧疹散布。
  • 發熱煩躁,口渴引飲,舌紅苔黃。
  • 嚴重者可見痘疹密集成片,色紫黑,提示熱毒熾盛。

辨證分型

  1. 風熱夾疹:痘疹色紅,痧疹稀疏,伴輕度發熱,脈浮數。
  2. 濕熱蘊結:痘疹膿液黏稠,痧疹密集,身熱不退,舌苔黃膩。
  3. 熱毒熾盛:痘疹紫黑,痧疹融合成片,高熱神昏,屬危重證候。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以清熱解毒、透疹化濕為主,根據證型選方:

  • 風熱夾疹:宜疏風清熱,方用升麻葛根湯加減。
  • 濕熱蘊結:宜清熱化濕,方用黃連解毒湯甘露消毒丹
  • 熱毒熾盛:宜涼血解毒,方用清瘟敗毒飲加減。

古籍參考

《痘疹泄秘》記載此症為痘瘡兼夾痧疹,強調需辨明痘疹與痧疹之輕重,以定治法。歷代醫家亦重視痘疹與痧疹的鑑別,如《醫宗金鑒》提及痘疹屬陽明經,痧疹多歸太陰肺,二者並見時需兼顧氣血調和。

痘夾疹為中醫痘疹學中的特殊證型,其辨治體現中醫「同病異治」的思想,需結合整體病機與局部表現,靈活用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