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毒攻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痘毒攻喉
定義
痘毒攻喉,又稱「痘瘡攻喉」,屬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指因痘瘡(如天花、水痘等)毒火熾盛,鬱積不散,上攻咽喉,導致咽喉幹澀疼痛,甚則腫脹潰爛,湯水難嚥,呼吸不利之重症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痘瘡發作期間,正氣不足,或調護失當,致痘毒內蘊,化火生熱,毒火循經上炎,結聚咽喉。咽喉為肺胃之門戶,毒火燔灼,耗傷陰津,灼腐血肉,故見腫痛潰爛;若毒盛壅滯氣道,則呼吸受阻,危候立現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:咽喉微紅幹痛,吞嚥不利,伴發熱、痘疹密布。
- 中期:咽喉腫脹劇痛,潰瘍生瘡,痰涎壅盛,聲嘶氣促。
- 重症:咽喉閉塞,湯水難入,呼吸急促,甚則面青唇紫,屬急危之候。
治法
以「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」為大法,兼顧透痘外出,防毒內陷。
方藥
-
主方:
- 粘子解毒湯加減(《痘疹心法》):以牛蒡子(粘子)、黃連、黃芩、梔子清熱解毒;玄參、桔梗、甘草利咽消腫;佐升麻、薄荷透邪外達。
- 若毒火熾盛,加石膏、知母以瀉肺胃實火;咽喉潰爛甚者,加馬勃、板藍根解毒生肌。
-
外治:
- 吹喉散(如冰硼散、錫類散)局部吹敷,清熱斂瘡。
- 針刺:取少商、商陽穴點刺出血,瀉熱解毒。
辨證要點
需與「白喉」、「喉風」等鑑別:
- 白喉:假膜堅韌,灰白色,犬吠樣咳嗽,屬燥火傷陰。
- 喉風:發病急驟,咽喉緊閉,多因風痰火毒壅塞。
痘毒攻喉必具痘疹病史,且潰瘍多伴膿血,與痘毒透發不暢相關。
古籍參考
《瘍醫大全》提及:「痘毒上攻,咽喉腫閉,急宜清解,遲則氣閉難救。」強調本病須及早清熱透毒,防其內陷生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