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毒攻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痘毒攻喉,中醫病名。系指咽喉乾澀疼痛,甚則腫脹潰爛,湯水難入,呼吸不利的病證。本病多由痘瘡毒火鬱積不散,致邪毒上攻於喉所致。治宜解毒消腫,清熱利咽,方用粘子解毒湯加減。
痘毒攻喉的病因病機
痘毒攻喉的病因,多由痘瘡毒火鬱積不散,致邪毒上攻於喉所致。痘瘡毒火,是指痘瘡發病過程中產生的毒邪之氣。痘瘡毒火鬱積不散,是指痘瘡毒火在體內不能及時排出,在體內停留過久,導致毒邪之氣鬱結不散。邪毒上攻於喉,是指痘瘡毒火在體內鬱結不散,最終向上攻擊到咽喉部位,導致咽喉出現乾澀疼痛、腫脹潰爛、湯水難入、呼吸不利等症狀。
痘毒攻喉的臨床表現
痘毒攻喉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1.咽喉乾澀疼痛:是痘毒攻喉最常見的症狀之一。患者常常感到咽喉乾燥、疼痛,吞咽時疼痛加重。 2.腫脹潰爛:部分患者的咽喉部位會出現腫脹、潰爛的症狀。腫脹的部位一般位於咽喉後壁,潰爛的部位一般位於咽喉前壁。 3.湯水難入:患者在飲水時,常常感到咽喉疼痛,湯水難以進入咽喉。 4.呼吸不利:部分患者會出現呼吸不利的症狀。呼吸不利的程度,輕者僅表現為呼吸費力,重者可出現呼吸困難。
痘毒攻喉的診斷
痘毒攻喉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。患者常常有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在發病後的1-2天,患者的咽喉部位會出現乾澀疼痛、腫脹潰爛、湯水難入、呼吸不利等症狀。
痘毒攻喉的治療
痘毒攻喉的治療,以解毒消腫、清熱利咽為主。常用的治療方法有:
1.中藥治療: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大青葉、蒲公英、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赤芍、丹皮、山梔子、牛黃、冰片等。 2.西藥治療:常用的西藥有阿莫西林、頭孢氨苄、頭孢克洛等。 3.外用治療:常用的外用藥物有紫雲膏、金黃膏、黃連膏等。
痘毒攻喉的預後
痘毒攻喉的預後,一般良好。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治療,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。如果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痘毒攻喉的食療
痘毒攻喉的食療,以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為主。常用的食療方有:
1.金銀花茶:金銀花30克,沸水沖泡,代茶飲。 2.板藍根湯:板藍根30克,水煎服。 3.大青葉粥:大青葉30克,粳米100克,煮粥食用。 4.蒲公英粥:蒲公英30克,粳米100克,煮粥食用。 5.黃連解毒湯:黃連10克,黃芩10克,黃柏10克,赤芍10克,丹皮10克,山梔子10克,生甘草5克,水煎服。
痘毒攻喉的注意事項
痘毒攻喉的注意事項,主要有以下幾點:
1.飲食宜清淡,忌食辛辣、油膩、刺激性食物。 2.多喝水,保持大便通暢。 3.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 4.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