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利小便,實大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利小便,實大便

利小便,實大便是中醫治療濕瀉的方法。濕瀉患者大便多水,小便短少,腸鳴漉漉,腹不痛,苔白,脈濡細。常用胃苓湯(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桂枝、白朮、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。即平胃散合五苓散健脾去濕,使小便清利,大便正常。

利小便,實大便是根據中醫辨證論治原則而制定的治療方法。濕瀉是由於脾胃虛弱,水濕內停所致。脾主運化,主升清,主統血。脾虛則運化失常,水濕內停,下流於大腸,形成濕瀉。治療濕瀉,首先要健脾益氣,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。其次要利濕,以除去體內的濕邪。利濕的方法很多,常用的是健脾利濕的方劑,如胃苓湯、平胃散、五苓散等。這些方劑可以健脾益氣,利濕化濁,使小便清利,大便正常。

利小便,實大便是中醫治療濕瀉的常用方法,具有良好的療效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濕瀉患者在服用利小便、實大便的藥物時,一定要遵醫囑,不可自行服藥,以免加重病情。

古籍原文

《醫宗金鑒·卷三·雜病心法要訣》:

「濕瀉者,大便多水,小便短少,腸鳴漉漉,腹不痛,苔白,脈濡細。治宜健脾去濕,使小便清利,大便正常。方用胃苓湯(蒼朮、厚朴、陳皮、甘草、桂枝、白朮、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。即平胃散合五苓散)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