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虛者補其母,實者瀉其子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虛者補其母,實者瀉其子,出自《難經·六十九難》。是利用五行相生,子母關係的學說,把五行「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」配合「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」,從五行、五臟的子母關係,說明一部分的治病法則,有補母、瀉子兩種。
1.補母:例如腎水生肝木,腎是母,肝是子,如果出現肝木虛弱證,不直接補肝,而補生肝的腎。如肝有虛火證,失眠煩躁,嘈雜容易飢餓,頭面烘熱,脈弦細而數,重按無力,治療宜滋補腎水以消肝的虛火,用六味地黃丸^ref-六味地黃丸。針灸方面:所有虛火,就針刺「曲泉穴」,用補法。「曲泉」是肝的合穴,合者水,水者腎「。
2.瀉子:例如肝木生心火,肝木是母,心火是子,如果出現肝實證,不直接瀉肝,而瀉肝木所生的心火。如肝有實火證,頭痛眩暈,耳鳴,急躁易怒,面紅目赤,脅肋灼痛,小便黃赤,口苦,大便秘結,苔黃,脈弦數,可用瀉心法(參見「瀉心」條)。針灸方面:肝有實火,就剌「行間」穴,用瀉法。「行間」是肝的榮穴,榮者火,火者心。
這些治法,是臟腑病變的間接治療。
以下是古籍原文:
虛者補其母,實者瀉其子。
腎生肝,肝生心,心生脾,脾生肺,肺生腎。
腎虛則補肝,肝虛則補心,心虛則補脾,脾虛則補肺,肺虛則補腎。
肝實則瀉心,心實則瀉脾,脾實則瀉肺,肺實則瀉腎,腎實則瀉肝。
補母者,如肝虛則補腎,腎虛則補心,心虛則補脾,脾虛則補肺,肺虛則補腎。
瀉子者,如肝實則瀉心,心實則瀉脾,脾實則瀉肺,肺實則瀉腎,腎實則瀉肝。
補母瀉子,治病之法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