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
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,出自《靈樞·營衛生會篇》。奪,是失的意思。血和汗同出一源,所以已經失血的,不能再發其汗;已經發汗的,不能再去其血。如果血液損失而又發汗,汗液耗損而又去其血,汗血兩失,會加重病情,所以古人認為這是錯誤的治療手段。
《靈樞·營衛生會篇》原文如下:
“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。汗者,衛氣之津液也,血者,營氣之津液也。營衛之行,以汗為決。汗出則衛氣行,血行則營氣行。汗出則衛氣虛,血行則營氣虛。汗出則衛氣虛,血行則營氣虛,營衛俱虛,則病必死矣。”
這段話的意思是,如果一個人已經失血,那麼就不能再發汗;如果一個人已經發汗,那麼就不能再去其血。因為血和汗同出一源,如果血液損失而又發汗,汗液耗損而又去其血,汗血兩失,會加重病情,所以古人認為這是錯誤的治療手段。
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,是古人對血汗關係的認識和總結。這一認識對後世中醫的臨床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。
在臨床上,如果一個人已經失血,那麼就不能再發汗。因為失血會導致血液的不足,而發汗又會加重血液的損失,這樣就會導致汗血兩失,病情加重。
如果一個人已經發汗,那麼就不能再去其血。因為發汗會導致汗液的耗損,而去其血又會加重汗液的損失,這樣就會導致汗血兩失,病情加重。
所以,在臨床上,如果一個人已經失血或者已經發汗,那麼就應該慎重使用發汗或者去其血的治療方法。如果一定要使用這些治療方法,那麼也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以免加重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