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,這句話原文出自中醫典籍《靈樞·營衛生會篇》,意思是一旦失去血液則不能再發汗,同樣地,一旦發汗則不能再失血。這是因為血和汗是共源的,如果身體已經失去了血液,再發汗就會進一步耗損體內的血液。反之,如果已經發汗而又進一步失血,則會使病情加重,因此古人認為這樣的治療方式是錯誤的。

這段原文的意思是指出血與汗的關係,並強調了這一關係在臨床治療中的重要性。血和汗都是身體濕化的產物,其中汗液主要由衛氣供應,而血液則主要由營氣供應。營衛兩者合作,保持了身體的正常運行。一旦汗出,衛氣就會行動起來,一旦血行,營氣也會跟著運行。然而,如果汗出則衛氣虛,血行則營氣虛,當營衛兩者都虛弱時,就會導致疾病惡化,最終可能導致死亡。

根據這一認識,在臨床上,如果一個人已經失血,就不應該再發汗。因為失血會導致血液不足,而發汗又會加重血液的損失,從而使病情加重。同樣地,如果一個人已經發汗,就不應該再失血。因為發汗會導致汗液的損耗,而失血又會進一步加重汗液的損失,同樣會加重病情。

因此,在臨床治療中,如果一個人已經失血或者已經發汗,就應該慎重考慮是否使用發汗或者使其失血的治療方法。如果必須使用這些治療方法,就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以此來減輕病情的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