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其高者因而越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「其高者因而越之」出於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,乃中醫治療八法中「吐法」之理論核心。所謂「高」,係指人體上部壅滯有形之邪,包括咽喉痰涎、胸膈痞塞、胃脘積食等病位。此法運用「因勢利導」原則,透過藥物或物理刺激使病邪從上竅涌吐而出,屬「祛邪外出」之峻法。
從經絡理論析之,手太陰肺經「上膈屬肺」,足陽明胃經「循喉嚨」,此類病邪常滯留於經氣上聚之所。當濁陰不降、清陽被遏時,可觀察到舌苔厚膩、脈象滑實等痰食內結之象。醫家張從正於《儒門事親》深化此理,強調「邪去正安」,特別針對痰厥、食滯胸脘等急症,以瓜蒂散、鹽湯探吐等方急速開閉。
此治法與「其下者引而竭之」形成上下對舉,體現《內經》「就近祛邪」的治療哲學。然須精確辨別病位之高下——若邪雖在胃而氣機下陷者,反當用升提;痰雖在喉而屬虛火浮越者,又宜滋降。歷代醫案可見,針對誤食毒物、痰迷心竅等實證,吐法能速開玄府,使氣血復流。
在劑型運用上,傳統探吐方多取輕清上浮之性,如瓜蒂苦寒湧泄、皂角辛竄開竅,配伍梔子苦降以防吐傷胃氣。鍼灸亦可配合使用,如刺內關寬胸和胃、取天突宣通喉噎,皆為輔助湧吐之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