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精不足者補之以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精不足者補之以味
詞源與經典出處
此論述首見於《黃帝內經·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,為中醫學論述補益精髓之重要法則。經文云:「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;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。」此語揭示了中醫補益虛損的辨證施治原則,將形體與精氣之虛分而論之。
基本概念解析
「精不足」指人體精髓虧虛之證候,非獨指生殖之精,而涵蓋先天之精、後天之精及臟腑所藏之精。其臨床表現可見:髮枯齒搖、耳目失聰、腰膝酸軟、健忘恍惚、生殖機能減退等。
「補之以味」的「味」在中醫藥理中有雙重含義:一指藥物食物之滋味特性,特指具濃厚滋膩特性的「厚味」;二指此類物質所具有的補益效能。厚味之物多質重沉穩,具下沉入陰之性,善入下焦補益精血。
厚味物質的特性與分類
動植物食材類
- 動物類:龜板、阿膠、海參、紫河車(人胞)、鹿筋、豬脊髓等血肉有情之品
- 植物類:黑芝麻、核桃仁、山藥、枸杞子、黑豆等種子果實類
藥物類別
- 補腎填精:熟地黃、制首烏、肉蓯蓉、黃精
- 益髓養血:當歸、鹿角膠、龜甲膠
- 滋陰養液:桑寄生、女貞子、旱蓮草
中醫理論機轉
氣味理論角度
厚味藥物多屬甘溫或甘平,質地滋膩,依中醫升降浮沉理論,此類物質具沉降之性,善入下焦肝腎。其濃厚質地與人體精髓同氣相求,遵循「同類相求」的治療原則。
藏象理論角度
腎主藏精,肝主藏血,精血互生。厚味藥物通過:
- 直接補充精微物質
- 激發臟腑化生精血功能
- 促進後天脾胃運化精微上歸於肺,下輸於腎
加工與配伍要義
此類藥物常需特殊炮製以增強補益之效,如:
- 九蒸九曬熟地黃
- 酒製肉蓯蓉
- 蛤粉炒阿膠 臨床配伍時,多佐以健脾理氣之品如陳皮、砂仁,以防滋膩礙胃。
臨床應用原則
辨證要點
需明確精虧的臟腑定位:
- 腎精虧虛:兼見早衰、生殖障礙
- 肝血不足:兼見爪甲不榮、視物昏花
- 髓海空虛:兼見健忘癡呆、行動遲緩
經典方劑示例
- 左歸丸(熟地、山藥、枸杞、鹿角膠等)
- 龜鹿二仙膠(龜板膠、鹿角膠、人參、枸杞)
- 七寶美髯丹(何首烏、茯苓、牛膝、當歸等)
現代理解與發展
現代研究發現,傳統「厚味」補益藥多含:
- 豐富氨基酸與微量元素(如鋅、硒)
- 甾體類成份(如肉蓯蓉中的松果菊苷)
- 多醣體與不飽和脂肪酸 這些成分對下丘腦-垂體-性腺軸有調節作用,並能促進造血幹細胞增殖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