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間者并行,甚者獨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「間者並行,甚者獨行」出自《素問·標本病傳論》,為中醫治療原則之一,闡明臨證須依病情輕重緩急,靈活選用複方或單方之妙要。此言凝聚古人對病機深淺與藥力專雜的深刻體悟,今詳析如下:

一、詞義溯本

「間」喻病勢輕緩而兼證紛雜,如霧瀰漫,需多線調治;「並行」謂方劑中君、臣、佐、使配伍並施,猶如排兵布陣。「甚」指病勢險急而症候單純,若洪水決堤;「獨行」則強調單刀直入,遣猛藥以搗病所。《內經》此語實開中醫「標本緩急」論治之先河。

二、病機與治法對應

(1)間者並行

適用於慢性病或虛實夾雜之證,其機理在於「臟腑相干,病理互累」。如脾虛濕盛之咳嗽:

  • 病機層疊:脾失健運則聚濕成痰(本),痰壅肺絡而咳(標),兼見胸闷、苔膩等濕濁中阻之候。
  • 方劑示例:二陳湯加減,方中半夏為君燥濕化痰,陳皮為臣理氣和中,茯苓佐之健脾滲濕,甘草使而調和。更可隨證加白术、蒼朮等,體現「並行」之要義。

(2)甚者獨行

針對急危重症,符合「急則治標」原則。如氣隨血脫之證:

  • 病機特點:大量失血致氣無依附(標急),而氣虛未必兼見他證。
  • 單方精要:獨參湯取人參大補元氣,單味用量可達30克以上,其性走而不守,能「一時權宜,振奮陽氣」。張景岳稱此為「精一之治,勝於牽制」。

三、理論延伸

1. 並行中的陰陽調和

《傷寒論》之芍藥甘草附子湯,治陰陽兩虛之腳攣急,既用附子回陽(治本),又取芍藥益陰(治標),便是「間者並行」的經典詮釋,展現「雙向調節」之智。

2. 獨行的劑量奧秘
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載,張錫純用山茱萸90克單煎救脫,既承「甚者獨行」之道,更揭示危急時「重劑方能斡旋」之理,此非一般佐使藥所能及。

四、臨床辨證關鍵

需明辨「間」與「甚」的真假之象:

  • 某些「看似繁複」的症候群,若根源單一(如厥陰病之寒熱錯雜),反宜烏梅丸類專方「看似並行,實則獨治」;
  • 而「貌似單純」的高熱煩渴,若合並氣陰兩傷,白虎加人參湯之「清補並施」又屬並行。

此中玄機,正在於《內經》「必伏其所主,而先其所因」的深意。歷代醫家如李東垣制補中益氣湯治脾虛發熱(並行),吳鞠通創安宮牛黃丸治熱入心包(獨行),無不以此原則為圭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