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瘡入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痘瘡入眼
病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接種牛痘或罹患痘瘡(如天花、水痘等)時,因不慎使痘毒穢濁之邪侵襲眼目,致瘡生於眼中,臨床表現為目赤腫痛、羞明流淚、眼瞼難開,甚則黑睛生翳、視物昏矇。此證首載於《張氏醫通·卷八》,又名「癍瘡入眼」、「小兒斑瘡入眼外障」,俗稱「痘花眼」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痘瘡熱毒熾盛,或餘毒未清,循經上攻於目,灼傷清竅所致。中醫認為,眼為肝之竅,而痘毒多屬火熱穢濁之邪,若內蘊血分,外發肌表之際,毒邪上炎,可侵及肝經所主之目系,導致氣血壅滯、經絡失和,發為赤腫翳障。
臨床表現
- 外障症狀:眼瞼紅腫焮痛,結膜充血,畏光流淚,甚則眼瞼緊閉難開。
- 黑睛病變:若毒邪深犯,可致黑睛(角膜)生翳,呈點狀或片狀混濁,形如花瓣(類「花翳白陷」),或翳陷深入,引發「蟹睛」(角膜穿孔伴虹膜脫出)。
- 全身兼證:或伴發熱、煩躁、口乾苦,舌紅苔黃,脈弦數等熱毒內蘊之象。
治法與方藥
治則:清熱解毒為主,佐以涼血散瘀、退翳明目。
代表方劑:
- 紅花散加減(《張氏醫通》):以紅花、生地黃、赤芍涼血活血,黃連、連翹瀉火解毒,佐以防風、菊花疏風退翳。
- 若熱毒熾盛,可合黃連解毒湯;翳障明顯,加穀精草、木賊草、密蒙花以明目退翳;兼陰傷者,酌加玄參、麥冬養陰潤燥。
相關病證鑑別
- 花翳白陷:黑睛生翳,形如花瓣,凹陷不平,多因肝肺熱毒或陰虛火炎所致。
- 蟹睛:黑睛破潰,黃仁(虹膜)自破口突出,狀如蟹眼,常為痘毒深陷或外傷引發。
古籍參考
《證治準繩·眼科》亦提及:「痘後目赤腫閉,淚多翳障,此毒氣侵肝,上衝於目。」強調痘毒入眼與肝經鬱熱之關聯,治療需注重清肝瀉火。
(按:本文所述方藥需依具體證候加減,臨床應遵醫囑辨證施治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