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治則探微: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
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為中醫辨證論治之核心原則,源自《黃帝內經》「治病必求於本」之思想,後世醫家如張景岳於《景岳全書》進一步闡述:「標本之說,本為治病之要旨」。此原則體現中醫對疾病矛盾運動的動態把握,強調臨證時需審度病勢緩急,抉擇治療先後。
標本之辨
中醫所謂「標本」具多重意涵:
- 病機層面:本為致病根源(如陰虛體質),標為外在表現(如虛火喉痺)
- 病程層面:本指慢性宿疾,標指急性發作
-病位層面:臟腑內傷為本,經絡外症為標
如《醫學心悟》所言:「病有標本,猶樹有根梢」,兩者互為依存,標病之發必本於內在失衡。
治標之時機與方法
當標症急重危及生命或嚴重影響生理功能時,當先治標。前述陰虛喉痺案例中,若見喉關紅腫焮痛、呼吸窒塞,此時急宜:
- 刺絡放血:於少商、商陽穴點刺出血,瀉肺胃壅熱
- 峻劑開閉:選用《喉科秘旨》六神丸,以麝香、冰片等辛竄之品開泄熱毒
- 外治緩急:配合喉吹藥如冰硼散局部清熱消腫
此階段雖用治標之法,仍須顧護本元。如李東垣《脾胃論》強調:「治標必資於本」,故清熱解毒方中常佐生地、玄參等兼護陰液。
治本之要義與應用
待標症緩解後,即轉入治本階段。針對陰虛發熱之本,當循:
- 滋陰清熱:選用《溫病條辨》青蒿鱉甲湯,鱉甲直入陰分,青蒿透熱外出
- 分經調補:肺陰虛主以沙參麥冬湯,腎陰虛投以知柏地黃丸
- 食療助效:配合燕窩、雪梨等甘潤之品,遵《飲膳正要》「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;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」之旨
如張介賓所言:「治本者,治其原也。病得原除,則標無所附。」治本既可杜絕標病復發,更能調節整體氣血陰陽。
標本轉化之樞機
臨床常見標本互化之動態變化:
- 標急轉本:如痰飲喘咳急性發作(標),長期脾腎陽虛(本),待哮平喘止後,當以苓桂朮甘湯合腎氣丸溫補脾腎
- 本虛致標:肝陽上亢(本)引發中風閉證(標),急用羚羊鉤藤湯鎮肝熄風後,轉以滋水涵木法治本
- 標本同病:如消渴病伴發癰瘡,宜黃連解毒湯與玉女煎並用,標本兼顧
明代醫家周慎齋提出「見病醫病,醫家大忌」,正警示醫者不可執著標象而失其根本。惟掌握「急緩有序,標本得宜」之則,方能如《醫宗金鑑》所言:「治病不明標本,如盲人夜行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