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衰之以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「衰之以屬」中醫治法釋義

「衰之以屬」為中醫核心治療原則之一,語出《內經》,強調依據證候屬性選擇相應治法,通過藥性偏勝以調和陰陽、剋制病邪。其理論根基於「辨證論治」與「四氣五味」學說,體現中醫「以偏糾偏」的治療哲學。

一、名詞解析

  1. 「衰」之意涵
    指削弱或平息病邪之力,非單純祛除,而是通過藥性調節使機體重歸平衡。如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所言:「寒者熱之,熱者寒之」,即利用藥物特性逆向調控病理狀態。
  2. 「屬」之核心
    「屬」為證候與治法間的對應關係,包含以下層次:

    • 病性之屬:辨明寒、熱、虛、實等證型。
    • 藥性之屬:匹配四氣(寒熱溫涼)、五味(酸苦甘辛咸)等藥物特性。
      例如:陽虛寒證屬「陰盛」,當以「陽藥」溫之,如附子、乾薑;陰虛熱證屬「陽亢」,則以「陰藥」清之,如生地、知母。

二、臨床應用舉隅

  1. 四氣對應治法

    • 寒者熱之:如理中湯治脾胃虛寒,以乾薑溫中散寒。
    • 熱者寒之:如白虎湯清陽明氣分熱,以石膏、知母瀉火。
    • 溫涼相佐:風熱表證用辛涼解表(銀翹散),風寒表證用辛溫發汗(麻黃湯)。
  2. 五味與病機結合
    「衰之以屬」亦延伸至五味調配,如:

    • 辛散屬表:風邪在表,用羌活、防風等辛味藥發散。
    • 苦降屬裏:胃氣上逆,用黃連、梔子苦寒泄降。

三、理論深化

此原則與「補瀉」理論相通:

  • 「衰邪」與「扶正」互為表裏:如熱毒熾盛時,黃連解毒湯(苦寒)「衰」其火勢,同時避免過度傷正,佐以甘草調和。
  • 層次遞進:輕證用「涼」或「溫」,重證用「寒」或「熱」,體現治法強度與證候輕重的精準對應。

「衰之以屬」不僅是治法綱領,更是中醫整體觀的實踐,強調「因勢利導」而非對抗治療,後世醫家如張仲景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、溫病學派衛氣營血分治,皆承此理而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