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逆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逆証,是指病情不按一般規律發展,而突然變得嚴重,有惡化的起勢。例如小兒麻疹過程中發生變証:風寒閉塞:身熱無汗,頭痛,嘔惡,疹色淡紅而暗;毒熱壅滯:面赤身熱,煩渴譫語,疹色赤紫而暗;正氣虛弱:面色[白光]白,身微熱,精神倦怠,疹色白而不紅;合併咳喘(肺炎);合併喉痛(喉炎);合併腹瀉(腸炎),或發生其它嚴重情況。病情發展異常,都是逆証。
逆証是一種病理變化,是指病情不按一般規律發展,而突然變得嚴重,有惡化的起勢。逆証的發生,往往是由於病邪的性質和病勢的變化所致。
逆証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病情突然加重,病勢急劇變化。
- 症狀出現新的變化,或原有症狀加重。
- 病情發展異常,不按一般規律發展。
- 病情有惡化的趨勢。
逆証的治療,應根據病情的具體情況,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。如果逆証是由外邪所致,應以解表散邪為主;如果逆証是由內生之邪所致,應以清熱解毒、化痰散結為主;如果逆証是由正氣虛弱所致,應以扶正固本、益氣養血為主。
逆証的預後,一般來說不太樂觀。如果逆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,病情可能會進一步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逆証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逆証的論述:
「逆証者,其病逆也,其病逆則其治逆也。逆病之治,必反其道而行之。」
這段話的意思是,逆証是一種病理變化,是指病情不按一般規律發展,而突然變得嚴重,有惡化的起勢。逆証的治療,應根據病情的具體情況,採取相反的治療方法。例如,如果病情是由於外邪所致,應以解表散邪為主;如果病情是由於內生之邪所致,應以清熱解毒、化痰散結為主;如果病情是由於正氣虛弱所致,應以扶正固本、益氣養血為主。
逆証的預後,一般來說不太樂觀。如果逆証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,病情可能會進一步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逆証的症狀,應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