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瘡起脹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痘瘡起脹

痘瘡起脹為中醫痘科病程之一,指痘瘡見點後,顆粒逐漸隆起,形如黃豆或豌豆,尖圓堅實,屬痘瘡發展之正形。《痘科類編釋意》云:「起脹者,痘勃勃欲長,有起發之勢,顆粒尖圓而脹大。」此階段標誌氣血充盈,毒邪外透,為順證之象。

病理特徵
起脹之痘,先出者先起,後出者後起,顆粒飽滿,根腳紅活,周圍紅暈緊束,光澤明潤。若氣血調和,則痘形漸大,頂白根紅,觸之堅實。此時若飲食、二便如常,神清氣爽,無發熱煩躁等兼症,則屬順證,可毋須藥治,唯需調攝起居,避風寒穢濁,以助痘毒透發。

病機分析
中醫認為,痘瘡起脹乃正氣托毒外達之象。氣血充沛者,毒隨熱化,痘形圓潤;若氣虛血弱,則痘平塌不脹,色淡無澤,屬逆證。此外,熱毒熾盛者,痘雖脹而色紫滯,根盤散漫;濕濁蘊結者,痘雖脹而頂陷漿濁,皆需辨證調治。

與他階段關聯
起脹介於見點與灌漿之間,為痘毒由血分透達肌表之關鍵。若此期順利,則後續灌漿、結痂皆易;若起脹不暢,則易致痘陷不發,或轉為險逆之候。故古醫家強調「起脹得宜,則毒有出路」,足見此期於痘瘡病程之重要性。

古籍論述
《醫宗金鑑·痘疹心法要訣》指出:「起脹順證,顆粒尖圓,根紅頂白,氣血充實。」《痘疹定論》亦言:「痘至起脹,毒已外發,形色光明者吉。」皆強調痘形、色澤與氣血盛衰之關係,為臨床辨證要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