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營分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營分證
營分證乃溫病發展過程中邪氣內陷之深重階段,屬溫病衛氣營血辨證之一環,介於氣分與血分之間。其病機核心為熱邪深入營陰,擾動心神,甚或引動肝風,多由氣分證傳變而來,亦有少數因衛分證逆傳直入營分者。此階段標誌著病邪已由表入裏,正氣受損,病情轉趨嚴重。
病因病機
營分證之形成,主要緣於溫熱病邪熾盛,正氣未及逐邪外出,反使邪熱內陷營分。營氣屬血中之氣,由水穀精微所化生,其性清柔,具滋養臟腑之功。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云:「營者,水穀之精氣也。」當熱邪深入營分,一則灼傷營陰,二則擾亂營氣運行,致心神失養,甚或熱陷心包,引動肝風。
臨床表現
營分證之典型症狀包括:
- 身熱夜甚:因營陰耗傷,入夜陽氣內歸,與熱相搏而熱勢更顯。
- 心神受擾:輕者心煩不寐,重則神昏譫語,乃熱邪內閉心包之象。
- 皮膚見證:斑疹隱現,色多紫黯,因熱傷營血,迫血外溢肌膚所致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絳紅(深紅而乾),苔黃糙或乾灰,脈細數,皆為營熱陰傷之徵。
若熱邪進一步深入,可灼傷血絡,迫血妄行,轉為血分證;若治療得當,邪從營分外透氣分,則為病情好轉之兆。
證候辨析
營分證與其他溫病階段之鑒別要點如下:
- 與氣分證區別:氣分證以但熱不寒、口渴汗出為主,無斑疹及神志異常;營分證則熱勢夜甚,伴神昏或疹癍。
- 與血分證區別:血分證見耗血動血(如吐血、衄血)、動風(抽搐)等症,營分證雖有陰傷,尚未至廣泛出血。
傳變與預後
營分證之轉歸有三途徑:
- 外透氣分:邪退正復,熱勢減輕,神清脈緩,示病情向癒。
- 內陷血分:斑疹密布、出血驚厥,示邪深病篤。
- 逆傳心包:熱閉神昏,肢厥舌蹇,多屬危候。
此階段之治療,需清營透熱、滋陰涼血,兼顧透邪外達,防止熱毒進一步內陷。歷代醫家如葉天士強調「入營猶可透熱轉氣」,即此義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