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變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變証,又稱變證、變證、變證,是指由於治療上的錯誤(如不適當地使用汗、吐、下等法,或實証而用壅補等)或病者正氣不足、調理失宜等原因,使疾病由實轉虛或由簡單轉為複雜的情況。例如傷寒太陽病,發汗過多,損傷心陽,發生心悸怔忡、胸悶不舒等,這是誤汗的變証;又如麻疹透發不暢,疹毒內陷,出現疹點內收而喘逆等變症。
變証的產生,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:
- 治療不當:
(1)汗、吐、下等法使用不當,可導致正氣受損,病情加重。例如傷寒太陽病,發汗過多,損傷心陽,可導致心悸怔忡、胸悶不舒等變証;
(2)實証而用壅補等法,可導致病情加重。例如麻疹透發不暢,疹毒內陷,可導致疹點內收而喘逆等變症。
- 病者正氣不足:
正氣不足,抵抗力下降,易於感受外邪,或使已患疾病加重。例如老年人、小兒、體弱多病者,更易發生變証。
- 調理失宜:
飲食不節、起居不慎、情志不遂等,均可導致正氣受損,病情加重。例如過食生冷、肥甘厚味,可導致脾胃受損,出現腹脹、腹瀉等變証;熬夜、勞累,可導致心肝功能失調,出現失眠、心悸等變証。
變証的臨床表現,因病因、病情輕重、病變部位等不同而異。一般可見以下幾個方面:
- 症狀加重:
例如傷寒太陽病,發汗過多,損傷心陽,可導致心悸怔忡、胸悶不舒等變証;
- 病情複雜化:
例如麻疹透發不暢,疹毒內陷,可導致疹點內收而喘逆等變症;
- 病情遷延不愈:
例如老年人、小兒、體弱多病者,更易發生變証,病情難以治癒。
變証的治療,應根據病因、病情輕重、病變部位等,辨證施治。一般應以扶正祛邪為主,兼顧調理脾胃、養心安神等。
變証的預防,應注意以下幾點:
- 平時注意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;
- 飲食不宜過於肥甘厚味,不宜生冷;
- 起居有常,勞逸結合;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;
- 如有疾病,應及早治療,避免病情加重。
變証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病理現象,臨床上應引起重視。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