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太陽與少陽合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太陽與少陽合病

基本概念

太陽與少陽合病乃六經辨證中之特殊病理狀態,指太陽經與少陽經兩經證候相兼並現之病機。在中醫理論體系中,此屬表裡同病範疇,反映外邪同時侵犯太陽少陽兩經之病理變化。《傷寒論》中對此有明確記載:「太陽與少陽合病,自下利者,與黃芩湯;若嘔者,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。」

病因病機

此證多由外感病邪入侵所致,其傳變途徑有二:其一為太陽表邪不解,內傳至少陽半表半裡之位;其二為外邪直中少陽,同時太陽經氣未固,表證仍在。太陽為開,主一身之表;少陽為樞,司表裡之轉輸。二者同病,則表裡氣機失調,樞機不利。

主要證候表現

太陽病見證

  • 頭痛發熱:多呈發熱惡寒,頭痛尤以後頭部為甚,項背強几几
  • 脈浮:太陽病典型脈象,可兼見弦象
  • 惡風寒:表證未解,衛陽被遏

少陽病見證

  • 口苦咽乾:少陽火鬱,膽熱上炎所致
  • 目眩:少陽經循行目系,風火上擾清空
  • 胸脅苦滿:少陽經氣鬱滯,樞機不利
  • 往來寒熱:正邪交爭於半表半裡
  • 心煩喜嘔:膽熱犯胃,胃失和降

兼變證候

熱迫於下證

若裡熱偏盛,可見:

  • 下利後重:熱邪下迫大腸,傳導失司
  • 便溏臭穢:濕熱蘊結腸道
  • 肛門灼熱:熱邪下注之徵

熱迫於上證

若熱邪上逆,則見:

  • 嘔逆頻作:膽熱犯胃較甚
  • 噯氣吞酸:肝胃不和之象
  • 頭目脹痛:風火上擾清竅加劇

舌脈特徵

  • 舌象:舌邊尖紅,苔薄白或微黃
  • 脈象:浮弦並見,或弦數有力

治法治則

治療當遵「和解少陽,兼解表邪」之則,常用方劑包括:

  • 柴胡桂枝湯:適用於太陽表證未解,少陽證已現者,具有和解少陽、解肌發表之功
  • 黃芩湯:針對太陽少陽合病之下利,清熱止利
  •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:治太陽少陽合病兼嘔逆者,和胃降逆

用藥當注重表裡雙解,既不可過用發汗傷陰,又不宜純用清裡礙表。柴胡類方為常用主方,隨證加減桂枝、芍藥等解表調營衛之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