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併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併病簡介

併病(同義詞:重病、雜病、雜證、雜病證、雜病證候、雜病病證、雜病病證候、雜病證候)是指傷寒一經的証候末癒,又出現另一經的証候。例如太陽與陽明併病、太陽與少陽併病等。

併病的病因主要有兩個方面。首先,外感六淫之邪在人體內相互影響,互相導致疾病。例如太陽與陽明併病是由於太陽病未愈,又感染陽明病邪所致。其次,內傷飲食、勞倦情志等因素損傷人體正氣,導致正氣虛弱、衛外不固,邪氣乘虛而入,相互影響產生病變。例如太陽與少陽併病是由於太陽病未愈,又感染少陽病邪所致。

併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發熱惡寒,或身熱不惡寒,或惡寒不發熱。
  2. 頭痛,或身痛,或頭身痛。
  3. 咳嗽,或喘息,或胸滿,或嘔吐,或腹痛,或腹瀉。
  4. 舌苔表現為白色、黃色或膩滑。
  5. 脈搏的感覺為浮躁或浮緊或浮滑。

併病的治療應根據病情進行辨證施治。若是外感六淫所致的併病,則以解表散邪為主;若是內傷飲食、勞倦情志等因素所致的併病,則以扶正祛邪為主。

併病的預後一般較重病輕,但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。早期治療對於併病的預後影響很大,若治療不及時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

預防併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不潔、不易消化的食物。
  2. 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  4. 適量鍛煉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進行體檢,早期發現疾病,早期治療。

併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併病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