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腑証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腑證
腑證,又稱腑病,是指三陽經病變影響到所屬的腑而言。如太陽病見有少腹脹、小便不利,是水蓄於膀胱(膀胱為太陽之腑);陽明病見有腹痛、大便秘結,是熱結於胃、大腸(胃為陽明之腑);少陽病見有口苦、咽乾、目眩,是熱鬱於膽(膽為少陽之腑)。都稱為「腑證」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曰:「三陽經病,其病在腑。」《靈樞·本神》曰:「三陽經病,其病在腑。」《傷寒論》曰:「太陽病,少腹脹,小便不利,此為有水氣,當以桂枝加厚朴杏仁甘草湯主之。」《金匱要略》曰:「陽明病,腹痛,大便秘結,此為熱結於胃,宜大承氣湯主之。」《傷寒論》曰:「少陽病,口苦、咽乾、目眩,此為膽熱犯胃,宜小柴胡汤主之。」
由此可見,腑證是三陽經病變影響到所屬的腑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症狀。其主要特點是:
- 以三陽經病變為基礎。
- 以所屬腑的病理變化為主要表現。
- 常伴有三陽經的其他臨床表現。
腑證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三陽經病變的病理特點進行辨證。治療上,應以清熱利水、和胃通便、清利膽熱等法為主。
以下是三陽經病變影響到所屬腑的具體表現:
- 太陽病見有少腹脹、小便不利,是水蓄於膀胱(膀胱為太陽之腑)。
- 陽明病見有腹痛、大便秘結,是熱結於胃、大腸(胃為陽明之腑)。
- 少陽病見有口苦、咽乾、目眩,是熱鬱於膽(膽為少陽之腑)。
以上就是對腑證的簡單介紹。由於篇幅有限,關於腑證的內容還可以有很多其他的內容,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閱相關資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