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六經辨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六經辨證

六經辨證是中醫外感病(多見發熱)辨證方法之一,主要針對六經病的辨證。六經即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,分別代表外感病過程中所出現的六種證候分類名稱。又稱為「六經病」。

三陽病

外感病的初期階段出現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脈浮的症狀,被稱為「太陽病」。當病邪向內發展,由表寒證轉變為裡熱證,出現身熱、不惡寒、惡熱的症狀,被稱為「陽明病」。若發熱時不惡寒,惡寒時不發熱,惡寒和發熱交替出現,並伴有口苦、咽乾等症狀,被稱為「少陽病」。以上三種類型稱為「三陽病」,其性質屬陽、屬熱。

三陰病

病邪向內發展的另一種病理轉變是從陽證、熱證轉變為陰證、寒證,出現腹滿、嘔吐、泄瀉的症狀,被稱為「太陰病」。出現神倦、脈微細、惡寒肢冷的症狀,被稱為「少陰病」。病情比較複雜,寒熱交錯出現,伴有胸脅苦滿、心煩喜嘔等症狀,被稱為「厥陰病」。以上各類型稱為「三陰病」,其性質屬陰、屬寒,故一般不發熱。

六經病的綜合症狀

六經辨證是根據六經的傳變規律,將外感病的臨床表現分為太陽病、陽明病、少陽病、太陰病、少陰病、厥陰病六個類型,以便於辨證論治。它是外感熱病過程某個階段呈現的綜合症狀,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病。六經中彼此有一定的有機聯繫,故發病可以「合病」、「併病」,也可以互相轉變。

六經辨證的主要目的在於分辨各經的主證和熱型,然而對於熱性病的辨證仍有侷限性,應結合「衛、氣、營、血」辨證才能較全面地判斷。

六經辨證是外感病辨證論治的重要方法,但在臨床應用時,還需要結合其他辨證方法,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