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真熱假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真熱假寒是一種陽証似陰的症狀,病情屬於熱證,由於體內熱氣異常旺盛,導致出現手足冰冷、脈搏細弱等假寒症狀。

真熱假寒的辨證要點是:患者雖感到寒冷,但不想穿得過多;手足冰冷,而胸腹卻感到灼熱;並伴隨著煩渴、喉嚨乾燥、口臭、舌苔黃且乾燥、小便黃色、大便臭穢或便祕、腹部脹痛、脈搏細弱但按之卻有力等症狀。實際上,這些症狀都是體內有熱的表現。

在《醫宗金鑒·雜病心法要訣》中提到:“真熱假寒乃是陽氣過盛壓過陰氣所導致的病症。當體內熱氣達到極點時,就會產生寒冷感,因此手足會冰冷,脈搏細弱但按之卻有力,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熱氣的表現。然而,胸腹卻感到灼熱、煩渴喉嚨乾燥、口臭舌乾燥、小便顏色黃、大便臭穢或便祕、腹部脹痛,都是體內熱氣的表現。如果不能準確判斷真實或虛偽,而錯誤地使用辛辣的涼性藥物,熱氣會變得更加嚴重,寒冷感也會加劇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”

針對真熱假寒的治療,主要是清熱為主,同時溫暖陽氣。可以使用白虎湯、三黃石膏湯、犀角地黃湯等藥物。

為了預防真熱假寒,應留意飲食調節,避免食用過多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,以免助長體內熱氣並導致寒冷感。平時應多攝取新鮮的蔬菜水果,進行適量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,提高免疫力。

真熱假寒是中醫常見的一種症狀,表現為手足冰冷、脈搏細弱等假寒症狀,但患者同時伴有胸腹灼熱、煩渴咽乾、口臭舌乾、小便顏色黃、大便臭穢或便祕、腹部脹痛等熱證。治療真熱假寒時,應以清熱為主,兼顧溫陽作用。可以使用白虎湯、三黃石膏湯、犀角地黃湯等藥物。預防真熱假寒時,需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過度攝取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,以防止助熱生寒的情況發生。日常生活中,要多吃新鮮蔬果,進行適量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