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由裏出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由裏出表,中醫名詞,指病邪從裏透達於肌表。主要表現為先有內熱煩躁、咳逆胸悶等裏症,繼而發熱汗出、皮膚瘀疹逐漸透露,煩躁減輕,顯示病邪由裏表的趨勢,為病情趨勢好轉的徵象。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:“熱病,其在表也,汗出自愈;其在裏也,煩躁而渴,其在骨髓也,譫語而煩,其在腸胃也,下利而嘔。”《金匱要略·傷寒論》:“太陽病,發熱汗出,惡風,頭痛,身疼,腰痛,骨節疼,但重不渴,無汗,脈浮緩者,名曰太陽中風,此為表實,當汗之。若汗不出,惡風不解,頭痛數日,而煩躁者,表未解也,不可發汗,但可解肌,和營衛,令其汗出,宜桂枝湯。”
由裏出表是指病邪由內臟向體表發展的過程。在臨床上,由裏出表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發熱:由裏出表的初期,患者常常會出現發熱的症狀。發熱的程度一般不高,多在37.5℃~38.5℃之間。
- 出汗:隨著病情發展,患者會出現出汗的症狀。出汗的量一般比較多,而且汗液多為清稀汗。
- 煩躁:由裏出表的患者常常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症狀。患者會感到心煩意亂,坐立不安,甚至會出現失眠多夢的症狀。
- 其他症狀:由裏出表的患者還可能出現其他一些症狀,比如咳嗽、胸悶、腹脹、腹瀉等。
由裏出表是一種常見的病理變化,在臨床上多見於外感熱病。由裏出表的治療原則是“解表”,即通過發汗、解肌等方法,將病邪從體表驅散出去。
由裏出表的預後一般良好,如果治療及時,大多數患者可以痊癒。但是,如果治療不當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發展為其他更嚴重的疾病。因此,如果出現由裏出表的症狀,一定要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由裏出表是中醫的一個病理概念,指病邪從內臟向體表發展的過程。由裏出表的表現主要有發熱、出汗、煩躁等。由裏出表的治療原則是“解表”,即通過發汗、解肌等方法,將病邪從體表驅散出去。由裏出表的預後一般良好,如果治療及時,大多數患者可以痊癒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