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半表半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半表半裏證

半表半裏是指病變部位既不在表,也不在裏,而介於表裏之間的一種病證。 半表半裏證的臨床表現為寒熱往來、胸脅苦滿、心煩作嘔、不欲飲食、口苦,咽乾、目眩、脈弦等症狀。

病因與發病機理

半表半裏證的病因多為外感六淫邪氣侵犯人體表裏之間,內傷飲食勞倦或情志不遂等原因。 其發病機理主要與臟腑功能失調、氣血陰陽失調有關。

治療方法

半表半裏證的治療主要以和解表裏、調和陰陽為大法。 常用方劑有小柴胡湯、半夏厚朴湯、甘草瀉心湯等。

預防措施

預防半表半裏證應注意以下幾方面:

  • 調節情志,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。
  •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【古籍原文】 《黃帝內經》曰:「半表半裏者,表裏俱病也。」《傷寒論》曰:「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胸滿,微嘔,心煩,不欲飲食,大便溏,小便不利,此為半表半裏證也。」

【名醫論述】 張仲景曰:「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胸滿,微嘔,心煩,不欲飲食,大便溏,小便不利,此為半表半裏證也。」

【現代研究】 現代研究表明,半表半裏證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複雜病證。其病因包括外感六淫邪氣、內傷飲食勞倦、情志不遂等。其發病機理主要與臟腑功能失調、氣血陰陽失調有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