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解裏未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未和,是指傷寒病的表証已經消失,在裏還有水飲、痰涎、食滯、瘀血等沒有消除。
未和的症狀有:
未和的治療方法是:
- 清熱解毒,化痰散結。
- 健脾利濕,消食導滯。
- 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。
未和的預防方法是:
-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-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未和的中醫名詞表解如下:
- 未和:傷寒病的表証已經消失,在裏還有水飲、痰涎、食滯、瘀血等沒有消除。
- 表証:指外感病邪侵犯人體表層所表現的症狀,如發熱、惡寒、無汗等。
- 裏証:指外感病邪侵犯人體內部所表現的症狀,如頭痛、身痛、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口渴、煩躁、舌苔白膩、脈浮緊等。
- 水飲:指外感病邪侵犯人體,使體內水液代謝失調所產生的水腫。
- 痰涎:指外感病邪侵犯人體,使體內津液代謝失調所產生的痰液。
- 食滯:指外感病邪侵犯人體,使脾胃功能失調所產生的消化不良。
- 瘀血:指外感病邪侵犯人體,使血液循環障礙所產生的血瘀。
未和的古籍原文如下:
- 《傷寒論》:「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不惡寒者,為未和也。」
- 《金匱要略》:「太陽病,發熱惡寒,脈浮,自汗出,不惡寒者,為未和,不可發汗,但當溫之,微發汗,以微和之。」
- 《溫病條辨》:「未和者,傷寒表解,而裏未和也。其證有表有裏,表證已解,而裏證未解,或表證未解,而裏證已解,或表裏俱未解,或表裏俱已解,而陰液未復,皆為未和。」
未和的現代醫學解釋如下:
- 未和是指傷寒病的表証已經消失,在裏還有水飲、痰涎、食滯、瘀血等沒有消除。
- 未和的病因是外感病邪侵犯人體,使體內水液代謝失調、津液代謝失調、脾胃功能失調、血液循環障礙。
- 未和的症狀有頭痛、身痛、發熱、惡寒、無汗、口渴、煩躁、舌苔白膩、脈浮緊、小便短赤、大便溏泄、胸悶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、舌苔白膩、脈滑。
- 未和的治療方法是清熱解毒、化痰散結、健脾利濕、消食導滯、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。
- 未和的預防方法是注意飲食衛生、保持良好的心情、適當鍛鍊身體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