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由表入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由表入裏

由表入裏是中醫術語,描述疾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病理轉變,指原本位於體表的病症未獲解除,病情逐漸向內發展深入的一種病理變化過程。此概念源自《黃帝內經》,後世醫家多有發揮,成為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。

基本概念

由表入裏是中醫對疾病傳變規律的認識,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中的"表裏相關"理論。表證主要指邪氣侵犯體表,表現為惡寒發熱、頭身疼痛等;而裏證則指病邪深入臟腑,出現相應的內在病理變化。

表證與裏證的辨別要點

當疾病由表入裏時,臨床表現會出現一系列變化:

  1. 寒熱變化

    • 表證階段:多見惡風惡寒,即使發熱亦伴隨明顯怕冷
    • 入裏之後:不惡寒反惡熱,或但熱不寒
  2. 口渴與舌象

    • 表證階段:多口不渴,舌苔薄白
    • 入裏之後:常見煩渴欲飲,舌苔轉為黃燥
  3. 其他表現

    • 表證:脈浮,頭痛身痛,鼻塞流涕
    • 裏證:脈沉,胸腹不適,大便異常,小便色深

病機分析

由表入裏的病理過程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:

  1. 邪正盛衰

    • 正氣不足,無力抗邪外出,使邪氣得以內傳
    • 邪氣過盛,突破體表防禦,逐漸深入
  2. 經絡傳變

    • 循經傳:邪氣沿著經絡系統由淺入深
    • 直中:邪氣強盛,不經表證階段直接入裏
  3. 六經傳變

    • 太陽→陽明→少陽→太陰→少陰→厥陰的典型傳變路線

臨床意義

掌握由表入裏的規律對中醫診治具有重要價值:

  1. 判斷病勢

    • 辨別疾病是處於初起階段還是已深入發展
    • 預測可能的病情演變方向
  2. 指導治療

    • 表證階段宜發汗解表
    • 半表半裏階段宜和解
    • 裏證階段則需清裏或攻下
  3. 評估預後

    • 疾病由表入裏多表示病情加重
    • 及時干預可阻斷傳變過程

相關概念辨別

  1. 由裏出表:與由表入裏相反,指病邪由內向外透達,是疾病好轉的表現
  2. 表裏同病:表證與裏證同時存在,非單純的由表入裏過程
  3. 表證入裏表邪內陷:前者為漸進過程,後者多屬急驟變化

由表入裏的理論在中醫溫病學說中有更細緻的發展,如衛氣營血辨證中的衛分→氣分→營分→血分的傳變規律,可視為對傳統表裏理論的深化和完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