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裏同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表裏同病,又稱表裏俱病、表裏相兼、表裏互見,是指患者既有惡寒、發熱、頭痛等表証,同時又有胸滿不舒、腹痛腹瀉等裏証。
表裏同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,多見於外感病的初期,由於病邪由表入裏,或由裏而表,表裏之間相互影響,導致表裏同病。
表裏同病的治療,應根據病情輕重,辨證施治。一般來說,輕者可採用表裏同治的方法,即在治療表證的同時,兼顧治療裏證;重者則應先治表後治裏,或先治裏後治表。
表裏同病的預後,一般來說以表證為主者預後較好,以裏證為主者預後較差。
表裏同病的古籍記載如下:
《黃帝內經》:「表裏俱寒者,宜溫之。」
《傷寒論》:「太陽病,頭痛發熱,身疼腰痛,骨節疼痛,惡寒汗出,無汗而喘者,桂枝湯主之。」
《金匱要略》:「太陽病,發熱惡寒,身疼腰痛,骨節疼痛,不汗出,脈浮緊者,麻黃湯主之。」
《溫病條辨》:「表裏同病,表裏俱寒者,宜溫之;表裏俱熱者,宜清之;表裏俱實者,宜攻之;表裏俱虛者,宜補之。」
表裏同病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,臨床上應根據病情輕重,辨證施治,以期取得良好的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