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裏俱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表裏俱熱,即內外俱熱,是指體內外都有熱,是一種病理表現。患者既有內部熱感,又受到外界溫邪的影響,除了具有表熱症狀外,還出現頭痛、面紅、口渴、咽乾等內部熱證。

《傷寒論》記載: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身疼痛,無汗,反有汗者,名曰裏裏外外,表裏俱熱也。”這裡的“裏裏外外”指的就是表裏俱熱的情況。

表裏俱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1. 發熱,常常持續高熱或低熱不消退。
  2. 感到寒冷,但無汗或只有少量汗出。
  3. 頭痛、面紅、眼睛紅腫、喉嚨疼痛、口乾舌燥、煩躁不安,有時出現譫語等內部熱症狀。
  4. 脈搏的頻率快而有力。
  5. 舌頭呈紅色,舌苔薄黃或乾燥。

治療表裏俱熱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表、養陰清熱。可以使用白虎湯、三黃湯、犀角地黃湯等藥物來治療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表裏俱熱的患者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發展成熱毒熾盛的情況,出現嚴重症狀如高燒、神志不清、抽搐等。因此,一旦出現表裏俱熱的症狀,必須立即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傷寒論》中關於表裏俱熱的相關記載:

  1.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身疼痛,無汗,反有汗者,名曰裏裏外外,表裏俱熱也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08條)
  2.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身疼痛,無汗,反有汗者,脈浮緊,但頭汗出,身無汗,自利益甚,名曰裏裏外外,表裏俱熱也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09條)
  3. “太陽病,發熱惡寒,身疼痛,無汗,反有汗者,脈浮緊,但頭汗出,身無汗,自利益甚,而反惡寒者,名曰裏裏外外,表裏俱熱也。”(《傷寒論》第110條)

以上三條都是關於表裏俱熱的記載,其中第1條為總論,第2條和第3條則是具體的臨床表現。

表裏俱熱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情,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發展成熱毒熾盛,甚至出現高燒、神志不清、抽搐等嚴重症狀。因此,一旦出現表裏俱熱的症狀,務必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