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裏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裏實(內實)
裏實為中醫病理術語,指病邪深入體內,蘊結於臟腑經絡,導致氣血津液運行受阻,形成實性病變。其概念涵蓋外感與內傷兩大範疇,臨床表現多與邪盛正未虛、功能亢進或代謝壅滯相關,可分為以下兩類:
1. 外邪化熱入裏,結於胃腸
外感疾病中,表邪未解而內傳陽明,或直中胃腸,化熱化燥,形成「腑實證」。其病機核心為熱結津傷,腸道傳導失司,常見於《傷寒論》之陽明腑實證。
- 辨證要點:
- 壯熱:邪熱熾盛於內,蒸騰於外,體溫持續升高。
- 煩渴:熱灼津液,引水自救,多伴口舌乾燥、喜冷飲。
- 腹滿痛拒按:燥屎內結,氣機不通,痛位多固定於臍周或下腹,按之硬滿。
- 便秘:大便乾結難解,或熱結旁流(下利稀水而腹痛不減)。
- 舌脈:舌質紅、苔黃厚燥,甚則焦黑起刺;脈沉實有力。
- 經典證型:
- 大承氣湯證:痞(脘腹悶塞)、滿(脹滿)、燥(腸燥便結)、實(腹痛拒按)四症俱備。
- 小承氣湯證:以腹滿、便秘為主,燥實較輕。
- 調胃承氣湯證:熱結初顯,以燥熱內擾、口渴便秘為特徵。
2. 內傷雜病之氣血痰食蟲積
泛指因臟腑功能失調,導致病理產物積滯體內,形成實性病變,常見於慢性病或飲食情志所傷。
- 主要類型:
- 氣鬱裏實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久則化火,症見脅痛、噯氣、煩躁易怒,脈弦數。
- 血瘀裏實:經脈瘀阻,如婦人閉經、癥瘕積聚,舌紫暗或有瘀斑。
- 痰飲裏實:痰濕凝滯,停於肺則咳喘痰稠,阻於經絡則肢體麻木腫脹。
- 食積裏實:暴飲暴食,脘腹脹痛、噯腐吞酸,苔厚膩。
- 蟲積裏實:寄生蟲內擾,多見臍周陣痛、面黃肌瘦,或便下蟲體。
病機與治法
裏實證總屬「邪氣盛則實」,治則以「瀉實」為主,根據病位與病性差異,選用以下治法:
- 通腑泄熱:如承氣湯類攻下熱結。
- 活血化瘀:如桃核承氣湯治下焦蓄血。
- 化痰逐飲:如十棗湯攻逐水飲。
- 消食導滯:如保和丸化解食積。
- 驅蟲殺蟲:如烏梅丸安蛔止痛。
裏實證之辨證須區分寒熱虛實夾雜,如陽明腑實兼氣陰兩虛者,需攻補兼施(如增液承氣湯);痰瘀互結者,則需化痰活血並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