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表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表裏是中醫學用語,用於區別疾病的內外、病勢的淺深以及病情的輕重等。根據內外來分,人體的皮毛、經絡屬於外部,稱為表;而臟腑則屬於內部,稱為裏。例如,當外邪侵入人體表層時,稱為外感溫熱病,它屬於表證,病勢較輕、較淺;而當邪氣進一步進入氣分、營血,則屬於裏證,病勢較重、較深。

辨別表証和裏証不僅需根據病變部位來劃分,更重要的是要根據証候的特點,如寒熱、臟腑症狀、舌苔、脈象等,進行區別。

表裏是相對的概念,它們之間存在聯繫,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,也常與寒、熱、虛、實等情況交錯出現。

《素問·至真要大論》中說:“邪氣聚集的地方,其氣必然合而不散,不能由內部排出,也不能由外部進入,邪氣浮躍而顯現為陽,沉陷而隱藏為陰,陽屬於表,陰屬於裏。”

《靈樞·本神》中說:“邪氣在表層時,會使脈道壅塞,衛氣失調,腠理開啟,從而出現汗出的情況;邪氣進入內部時,會使脈道阻塞,營氣失調,從而引起身體發熱。”

《傷寒論》中說:“太陽病的特徵是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、無汗、脈搏浮弱,稱為表証。”“太陽病的特徵是脈搏浮弱,微感寒冷,但頭部有汗出現,且無明顯高熱,汗出證還未消失。”“太陽病的特徵是脈搏浮、緊、快,伴有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,但無汗出現,這種情況屬於表實証。”“太陽病的特徵是脈搏浮、緊,且表面滑爽,伴有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,同時有汗出現,這種情況屬於表虛証。”

《金匱要略》中說:“傷寒的特徵是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、無汗、脈搏浮弱,這種情況屬於表証,可以通過發汗治療。”“傷寒的特徵是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、無汗、脈搏浮緊,這種情況屬於表實証,不宜發汗,應該溫補,微量發汗,適合使用桂枝湯。”“傷寒的特徵是發熱、惡寒、身體疼痛、無汗、脈搏浮緩,這種情況屬於表虛証,應該通過發汗治療,適合使用桂枝加葛根湯。”

表裏辨證是中醫辨證論治的重要內容,也是臨床辨證的基礎之一。在辨證時,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的症狀,全面分析,正確判斷病變的位置,以便確定適當的治療方案。

表裏辨證的要點包括:

  1. 根據病變部位的不同,區分為表證和裏證。

  2. 根據病情的輕重,區分為表實證和表虛證。

  3. 根據病勢的淺深,區分為表淺證和裏深證。

  4. 根據病證的性質,區分為表寒證和表熱證。

  5. 根據病證的兼夾,區分為表寒兼裏熱證和表熱兼裏寒證。

  6. 根據病證的傳變,區分為表證傳裏證和裏證傳表證。

因此,在臨床實踐中,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,全面分析,正確判斷病變部位,以便確定治療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