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証似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証似陽,又稱真寒假熱,是指虛寒性疾病發展到嚴重階段時,出現一種假象,即疾病的本質是陰証,但表現的現象(症狀)很像陽症。

陰証似陽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發熱不高,但持續時間較長。
  2. 面色蒼白,沒有光澤。
  3. 四肢冰冷,手腳不溫。
  4. 精神萎靡,食慾不振。
  5. 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。
  6. 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

陰証似陽的治療以溫陽散寒為主,常用方劑有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、真武湯等。

陰証似陽與陽証的區別在於發熱的程度和持續時間。陰証似陽的發熱不高,但持續時間較長;而陽証的發熱高,但持續時間較短。另外,陰証似陽的患者常伴有畏寒、四肢冰冷等症狀;而陽証的患者則常伴有口渴、煩躁等症狀。

陰証似陽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。如果患者有發熱不高、持續時間較長,面色蒼白、四肢冰冷、精神萎靡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長、舌淡苔白、脈沉細等症狀,則可以診斷為陰証似陽。

陰証似陽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虛寒性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陰証似陽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陰証似陽的論述:

「陰証似陽者,其脈沉細,其身重,其小便清長,其大便溏薄,其面色蒼白,其精神萎靡,其食慾不振,其舌淡苔白,其脈沉細,其病在下焦,其治宜溫陽散寒。」

這段話的意思是,陰証似陽的患者脈象沉細,身體沉重,小便清長,大便溏薄,面色蒼白,精神萎靡,食慾不振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這種病的病位在下焦,治療宜溫陽散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