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瘡夾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痘瘡夾斑
痘瘡夾斑為中醫病證名,指痘瘡(天花或類痘疹性疾病)發病過程中,皮膚上同時出現紅色斑片,形如雲頭突起,與痘疹相夾而發。此證多因痘毒火邪鬱遏於內,損傷陰血,致使血熱相搏,迫血外溢肌膚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毒火鬱遏:痘瘡之毒熱熾盛,鬱滯於血分,未能透發,反灼傷營血。
- 血熱搏結:熱毒熾盛,與血相搏,迫血妄行,溢於肌膚,形成紅斑。
- 陰血耗傷:熱毒久鬱,耗傷陰血,血虛則熱更難清解,加重斑疹之勢。
臨床表現
- 斑疹特徵:紅斑片狀,邊界清晰或模糊,形如雲片,散在或密集分布,與痘疹並見。
- 兼證:可伴高熱、煩躁、口渴、舌紅絳、脈數等熱盛之象;若陰血虧損,可見舌乾少津、脈細數。
辨證分型
- 血熱熾盛型:斑色鮮紅,身熱劇烈,煩渴引飲,舌紅苔黃,脈洪數。治宜清熱涼血、解毒化斑,方用化斑湯(石膏、知母、玄參、犀角等)加減。
- 陰虛血熱型:斑色暗紅,低熱纏綿,口乾咽燥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治宜養陰清熱、涼血消斑,方選清營湯(生地、丹皮、赤芍等)合青蒿鱉甲湯。
治療原則
以清熱解毒、涼血化斑為主,佐以透邪外出。若熱毒深重,需重用犀角(現多用水牛角代)、生地等涼血之品;若陰傷明顯,則加麥冬、玄參以滋陰生津。
古籍參考
《痘疹心法》提及:「痘瘡發斑,皆因毒火內熾,血熱妄行。」強調解毒涼血為要;《醫宗金鑒》亦載:「痘夾斑疹,宜分血熱、毒盛,審其虛實而治之。」
此證需與單純痘疹或溫病發斑相鑒別,其特點在於與痘相夾而發,治療時需兼顧痘毒與血熱,避免過用寒涼而遏伏邪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