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陰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陰証

陰証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概念,指的是機體陰氣過盛,陽氣不足所表現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。陰証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• 面色蒼白或暗淡,
  • 身重踡臥,
  • 肢冷倦怠,
  • 語聲低微,
  • 靜而少言,
  • 呼吸弱,
  • 氣短,
  • 飲食減少,
  • 口淡無味,
  • 不煩不渴,
  • 或喜熱飲,
  • 大便腥躁,
  • 小便清長或短少,
  • 腹痛喜按,
  • 脈象沉、細、遲、無力,
  • 舌質淡而胖嫩、舌苔潤滑等等。

陰証的病因主要有:

  1. 先天不足:由於先天稟賦不足,導致陰氣偏盛、陽氣不足。
  2. 後天失調:由於後天飲食不節、勞逸失度、情志不遂等,導致陰陽失調,陰氣偏盛。
  3. 病邪侵襲:由於外感寒邪、內傷熱邪等病邪侵襲,導致陰陽失調,陰氣偏盛。

陰証的治療原則是:

  • 扶陽固本:扶助陽氣,固護正氣。
  • 滋陰降火:滋養陰液,降泄火熱。
  • 溫陽散寒:溫補陽氣,散寒除濕。
  • 清熱涼血:清熱涼血,活血化瘀。

陰証的預防主要是注意保健,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關鍵,例如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,不喝酒,不吸煙,保持良好心情,適當參加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陰証是中醫學的重要概念,對臨床辨證和治療有重要的指導意義。在臨床上,需要明確辨證,才能針對病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,獲得良好的療效。

以下是古籍對陰証的論述:

  • 《黃帝內經》:「陰者,藏精而生氣,奉生而長,化而出者也。」
  • 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:「陰者,藏精而起亟,奉生而長,化而出者也。陽者,衛外而固表,行氣而溫化,以生陽氣者也。」
  • 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篇》:「陰者,藏精而生氣,奉生而長,化而出者也。陽者,衛外而固表,行氣而溫化,以生陽氣者也。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也,生死之本也。」

可以看出,陰証指的是機體陰氣過盛、陽氣不足所表現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。陰証的病因主要有先天不足、後天失調和病邪侵襲。陰証的治療原則是扶陽固本、滋陰降火、溫陽散寒和清熱涼血。陰証的預防主要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、注意飲食衛生、不吃生冷油膩的食物、不喝酒、不吸煙、保持心情舒暢、適度參加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