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彈石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彈石脈爲中醫脈診中「七怪脈」之一,其脈象特徵與病理機轉深具臨床辨證價值。
脈象特徵
彈石脈以「沉實堅硬,應指如彈石」爲主要表現。醫者切診時,可覺脈位深沉,搏動堅硬有力,似以指觸及硬石,且缺乏柔和之象。其脈率或遲或數,然其「硬度」與「沉實感」爲辨識關鍵。此脈不同於常脈之從容和緩,亦異於單純牢脈之沉弦實大,而更具「彈擊」之勢。
病理機轉
此脈多因陰竭陽亢,真藏脈現所致。《內經》言「真藏脈見者必死」,彈石脈即屬此類,提示臟腑敗絕,陰津枯涸,陽氣無所依附而外越亢奮。具體可分:
- 腎陰枯竭,龍雷火熾:腎脈本應沉而柔和,若陰液耗竭,虛陽浮越,脈失濡養則硬如彈石,多見於勞損過度或久病傷腎者。
- 痰瘀膠結,脈道壅塞:痰濁、瘀血內阻脈絡,氣血搏擊頑痰死血,致脈來堅實沉滯,見於癥瘕積聚或痰瘀互結之重症。
- 邪熱燔灼,燥屎內結:陽明腑實證熱極傷陰,燥屎搏擊腸道,脈道受激而現沉實彈指之象,然此屬急證,需結合腹診辨之。
臨床意義
彈石脈屬危候,古醫籍多稱其「十見九死」,尤見於真藏病、晚期消渴或癥瘕惡疾。然近代觀察顯示,部分高血壓、動脈硬化患者亦可現類似脈象,雖非必屬死證,仍標誌病情深重,臟氣大傷。
鑒別診斷
- 與牢脈之别:牢脈沉弦實大長,主陰寒內盛,其堅硬度不及彈石脈,且無「彈擊」之勢。
- 與革脈之别:革脈浮大弦急,如按鼓皮,其位淺而彈石脈位沉。
彈石脈爲中醫脈學精微所在,需結合望聞問三診,細察其兼證,以斷病勢吉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