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痘出不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痘出不快
病證名,出自《古今醫鑒》。指痘瘡初發時,疹點透發不暢,表現為色澤淡紅、分布疏稀不均。此症多因氣虛無力托毒外透所致,屬痘疹病程中的一種病理狀態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痘瘡(如天花、水痘等)的透發需依賴正氣充足,尤其是脾肺之氣的推動。若患者素體氣虛,或病程中氣耗過度,則衛外之力不足,導致痘毒難以順利外達肌表,遂見疹點稀疏、色淡、透發遲緩。此外,若兼有風寒外束或濕邪困表,亦可能阻礙氣機,加重透發不暢。
臨床表現
- 疹點特徵:痘疹稀疏,分布不均,色淡紅或淡白,疹形偏小。
- 全身症狀:或伴面色蒼白、精神疲憊、氣短懶言、舌淡苔白等氣虛之象。
- 病程特點:相較於正常痘疹,透發速度緩慢,甚至停滯不前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補氣托毒為原則,旨在扶助正氣,促痘外透。
- 主方:選用《十宣散》(又名《托裏十補散》),方中以人參、黃耆補益元氣,川芎、當歸活血透毒,配合桔梗、甘草宣肺利氣,共奏托毒外出之效。
- 加減:
- 若兼風寒表邪,可加防風、荊芥以疏風解表。
- 若氣虛甚者,加重黃耆、白朮以健脾益氣。
中醫理論延伸
此症與《痘疹心法》所述「痘毒壅滯」有別,後者多因熱毒熾盛、氣血壅滯所致,疹色紫暗、稠密,治宜清熱解毒活血。而「痘出不快」屬虛證,需嚴格辨明氣虛與毒滯之輕重,避免誤用寒涼或攻伐之劑,反傷正氣。
(註:本文基於中醫古籍及理論闡釋,具體應用需遵循臨床辨證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