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對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「對待」概念之探討
「對待」在中醫診斷學中的定義
「對待」為中醫學中之重要辨證方法,意指將複雜的生理病理現象,依其相對性質進行歸類對比,以達執簡馭繁之效。此概念首見於《內經》,後世醫家如張仲景、李時珍等皆有所發揮。蓋因人身陰陽變化萬端,醫者須掌握其相對待之綱領,方能於臨證時有條不紊。
脈象對待之八綱辨證
診脈之對待原則,以浮沉、遲數、滑澀、虛實八者為綱:
表裡之辨—浮沉相對
- 浮脈:輕取即得,重按稍減,主表證,反映邪氣在皮毛腠理
- 沉脈:輕取不應,重按始得,主裡證,示病邪入於臟腑經絡
寒熱之候—遲數相應
- 遲脈:一息三至(每分鐘少於60次),多屬寒證,陽氣受阻
- 數脈:一息六至(每分鐘超90次),多為熱證,陽熱亢盛
氣血盛衰—虛實相較
- 虛脈:三部舉按皆無力,主正氣不足
- 實脈:三部舉按皆有力,示邪氣充盛
津液榮枯—滑澀相參
- 滑脈:往來流利如珠走盤,主痰飲、食滯或妊脈
- 澀脈:往來艱澀如刀刮竹,為氣滯血瘀、精血不足之兆
形體大小—洪微相映
- 大脈(洪脈):脈體闊大,來盛去衰,主熱邪亢盛
- 小脈(微脈):脈體細小,似有似無,示陽氣衰微
陰陽五行之對待關係
臟腑對待
- 五臟屬陰,六腑屬陽
- 肝膽相表裡,心小腸相配,脾胃相合,肺大腸相系,腎膀胱相連
- 五行相生相剋: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,水生木;木剋土,土剋水,水剋火,火剋金,金剋木
經絡對待
- 手三陽對足三陰,手三陰對足三陽
- 任脈主陰,督脈主陽,二脈於人中環唇相接
方藥之對待運用
四氣五味
- 寒熱對待:寒涼藥以清熱,溫熱藥以散寒
- 五味相對:酸收對甘緩,苦堅對辛散,鹹軟對淡滲
君臣佐使
- 君藥為主,臣藥為輔,佐藥制約,使藥引經
- 大小方相對:大方治複雜病證,小方調單一病機
證候對待辨識
陰陽虛實
- 陽虛則外寒,陰虛則內熱
- 陽盛則外熱,陰盛則內寒
表裡寒熱
- 表寒證見惡寒發熱,裡熱證見煩渴便結
- 半表半裡則見往來寒熱,胸脅苦滿
歷史源流與發展
《難經·五十八難》首言「陰病見陽脈者生,陽病見陰脈者死」,已蘊對待之理。張仲景《傷寒雜病論》以三陰三陽辨證立論,發展六經對待體系。明清溫病學派又創衛氣營血與三焦辨證,完善對待綱目。現代中醫則結合實驗研究,深化對陰陽對待分子機制的認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