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脈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脈診是中醫四診之一,是通過切按脈象,探查人體生理、病理變化的診斷方法。
脈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表現,可以反映臟腑經絡的功能狀態。中醫認為,脈象有浮、沉、遲、數、滑、澀、長、短、虛、實等變化,每一種變化都對應不同的臟腑病變。因此,通過觀察脈象,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。
脈診的操作方法是,醫生用食指、中指、無名指三指指端切按被檢查者橈動脈的寸口部,探查脈象的變化。寸口部位於手腕內側,橈骨莖突上方,約兩寸處。切按脈象時,要用力均勻,切按的深度以能感覺到脈搏跳動為宜。
脈診是一種古老的診斷方法,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中,就有對脈象的詳細記載。脈診在臨床上應用廣泛,可以用來診斷各種疾病,包括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。
脈診是一門很深的學問,需要醫生長期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積累。通過脈診,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,並根據脈象的變化,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。
下面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脈診的一段原文:
「夫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手太陰之脈,出於寸口,循四肢,散於胸中。是故寸口之脈,繫於胃絡,胃者五臟六腑之海,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胃,而滲灌於四肢。故胃主四肢,胃和則四肢皆和,胃不和則四肢不和。是故寸口之脈,以候五臟六腑之病,以知胃氣之盛衰,以決死生之期。」
這段原文主要講了脈診的原理。脈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表現,可以反映臟腑經絡的功能狀態。通過觀察脈象,可以了解人體的健康狀況。《黃帝內經》認為,五臟六腑之精氣都上注於手太陰之脈,出於寸口,循四肢,散於胸中。因此,通過觀察寸口的脈象,可以了解五臟六腑的病變。
脈診是一門很重要的診斷方法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通過脈診,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,並根據脈象的變化,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