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黃如枳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黃如枳實
黃如枳實,中醫名詞,出自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。是脾的真臟色。形容枯黃失澤的病色,見於久病脾氣將絕,胃氣衰敗。
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原文:
五臟之色,心為赤,肺為白,肝為蒼,脾為黃,腎為黑。五臟之色,皆有常色,若其色變,則為病色。心之常色赤,變赤則為顳赤,變白則為衄血,變青則為衄血,變黃則為顳黃,變黑則為顳黑。肺之常色白,變白則為咳唾白沫,變赤則為咳唾血,變青則為咳唾青沫,變黃則為咳唾黃沫,變黑則為咳唾黑沫。肝之常色蒼,變蒼則為目黃,變赤則為目赤,變青則為目青,變黃則為目黃,變黑則為目黑。脾之常色黃,變黃則為黃如枳實,變白則為泄利白,變青則為泄利青,變赤則為泄利赤,變黑則為泄利黑。腎之常色黑,變黑則為黑如墨,變白則為溺白,變青則為溺青,變赤則為溺赤,變黃則為溺黃。
黃如枳實,是脾的真臟色。《素問·五臟生成篇》原文中說:「脾之常色黃,變黃則為黃如枳實。」枳實,中藥名,為芸香科植物酸橙的乾燥成熟果實。味酸、苦,性微寒。歸脾、胃、大腸經。具有理氣、燥濕、化痰、散結的功效。主治胸腹脹滿、痰飲、咳嗽、氣逆、泄瀉、痢疾、便秘、水腫、癰腫、瘡瘍等症。
黃如枳實,是脾的真臟色,是指脾氣虛弱,運化失常,導致脾臟枯黃失澤的病色。見於久病脾氣將絕,胃氣衰敗。臨床表現為面色萎黃,肌肉鬆軟,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小便清長,舌淡苔白,脈細弱。
治療上,宜補脾益氣,健脾和胃。可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中藥組成方劑治療。
黃如枳實,是脾的真臟色,是一種病理性的顏色。如果出現這種顏色,說明脾氣虛弱,運化失常,需要及時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